2013年10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始于商 兴于农


三仓供销合作社打造的功能齐全的为农服务社。
图一为东台市三仓供销合作社盘活资产打造的乡镇购物中心。
图二为三仓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图三为滨海县新建的通榆新型基层社。

    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百强基层社”之一,江苏省东台市三仓供销合作社在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2012年其销售额超过6个亿。但是,它的知名度不仅仅因为销售额,更是因为它是一个将自身经营与服务“三农”协同发展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它是成为新时期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的缩影和方向。“我们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在全系统基层社开展‘标杆社’评比,这就是一个标杆社,既能将自身经营做好,又能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我们的基层社今后都将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江苏省社的一位负责人道出了三仓供销合作社的意义和价值。

    商业新秀崛起

    三仓供销合作社处于一个商贸重镇,在市场经济的大浪冲击中,该社也经历了由盛而衰的转变。为了重生,自2009年开始,他们抓住机遇,将乡镇的商业网点全部进行了改建、扩建。“我们先期投入400多万元,将原来底层营业面积只有660㎡的社综合大楼扩建成一座营业面积达4180㎡的四层综合性购物中心。我们的设备设施可以说在整个苏中苏北乡镇都算是一流的。2010年9月9日开业当天,销售额达到57.8万元,创造了三仓商场开业的历史之最。”三仓供销合作社主任佘卫东介绍说 。

    凭借着乡镇购物中心的经营和配送优势,三仓镇供销合作社把经营服务的范围进一步向下、向基层延伸,而村级为农服务社就是这张网络触角的末端。洋中村地处三仓镇的西端边沿,该村距集镇较远,洋中为农服务社就是三仓镇供销合作社在此建立的一个三星级服务社。三星级是江苏省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社的最高标准,对经营面积、服务内容等都有详细规定,目标就是要让老百姓不出村能达到城镇的享受。这是一个具有农资连锁经营、生活日用品超市、农副产品购销、小型农贸市场等服务项目的功能完备的服务社,除此以外,这里还增设了农家书屋、农民活动室、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健身场地、手机和电话充值、水电缴费等多种服务项目。通过与信用社、农业银行的对接,洋中村级服务社还承担着一个微型银行的功能。村民需要存款,可以不去银行,而是放在为农服务社中,由服务社统一去存。需要取钱,也可以直接在为农服务社中支取,由服务社再跟银行统一结算。这样农民不用去银行,省去了往返城镇的奔波之苦。到目前为止,三仓供销合作社创办的为农服务社有20家,各类经营网点50多个,实现了对辖区内行政村的全覆盖。

    购物中心的成功运营、为农服务社网络的全覆盖,使供销合作社在群众中的形象树立起来了,也重新确立了供销合作社在当地商贸流通领域的主导地位。但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对基层社的要求远不止此,他们提出,强化为农服务功能,提升为农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为农服务质量,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适合农村基层的发展之路,这才是对基层社的根本要求。

    商业供销  农业情怀

    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一直被认为是基层社服务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三仓供销合作社也尝试带动农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如何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让供销合作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与众不同、做大做强?在对自己进行过全面分析后,三仓镇供销合作社决定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重点从生产型向销售型转变。

    “这也是我们在对供销合作社自身定位进行分析后作出的决定,因为生产上的合作,很多部门包括农民自身都可以联合,供销合作社并没有绝对优势,但是在销售方面,供销合作社优势明显,网络健全,平台也很多。如果从这方面着手,可以更好地发挥供销合作上的优势。”东台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崔恒山说。

    基于这样的定位,三仓供销合作社联合1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农产品销售联合社,目前入社社员已经达到21000多户,借助供销合作社遍布全国的网络平台及电子商务的发展,联合社对三仓镇及周边地区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再与一线城市市场对接。

    王青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是联合社的受益者之一。该合作社理事长王青说:“借着供销合作社的平台,我们跟南京供销合作社开展合作,在南京市社打造的连锁生鲜超市里开了直营店。借着‘农校对接’的机会跟南京工业大学开展合作,把产品送进校园。我们还把产品销到山东等地。这些年我们销路一直很好,即便是全国普遍出现蔬菜销售困难的时候,我们三仓乃至东台也没有一家合作社出现菜卖不掉的情况。”

    三仓供销合作社主任佘卫东说:“今后每年有50万吨的瓜果蔬菜将通过这个联合社销售出去,占到三仓全镇蔬菜瓜果产量的30%-50%。”

    2010年5月,三仓供销合作社又联合全镇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村级为农服务社、相关涉农企事业单位、农村专业大户和农民经纪人,有效整合了镇农经站、农技站、信用社、兽医站等各种为农服务资源,牵头成立了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目前,该农合联已经吸收三仓镇170多家合作社组织为成员,几乎覆盖该镇所有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联合会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当地农村经济活动中鱼龙混杂的现象,同时农合联还积极开展对会员合作社的服务指导。在“农合联”和农经、农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王青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实行标准化生产,注册了“佳蜜”、“佳脆”等多个商标,青椒、白萝卜、胡萝卜等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对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和助农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供销合作社的形象和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基层社在当地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中的凝聚力得到充分显示。

    因地制宜搞重建

    随着供销合作事业的发展,加快基层组织建设越来越成为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共识。在对全系统供销合作社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基层社经济基础薄弱、功能萎缩的问题,江苏省供销合作社要求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社要壮大实力、提升载体、发展联合体的,要把基层社建设成为功能全、实力强、机制活、业态新、形象好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在实际的发展中,各地的情况不尽相同,三仓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资产保留的完整性,但还有一些地方的基层社基础是无法跟三仓媲美的。由于破产改制彻底,很多地方的基层社几乎一无所有,滨海县供销合作社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对于这样的基层社该如何恢复发展,江苏省社提出要把“有证照、有场所、有标识、有人员、有收入”作为基本要求,把 “组织联结、资本联结、业务联结”作为重点任务,把逐步恢复“组织功能、经营功能、服务功能”作为建设目的,要求通过重新工商注册登记或依托“两社一会”、县级企业和投资平台等多种形式恢复重建基层社。

    按照省社的要求,滨海县供销合作社在基层社建设上探索出了不同的路径,通过与能人大户合作建办基层社,利用破产企业存量土地,通过土地换资产形式建办基层社及与社有企业合作建办基层社等方式,成功新建了通榆、东坎等多个基层社。

    为了使服务“三农”的工作做得更扎实,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上滨海县社做到了三个转变:一是由领办向参办转变,在选择优势产业做好领办的基础上,积极参股建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重点产业要求参股,如参股建办的海翔紫菜专业合作社;二是由普通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积极向白鹅、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方面建办专业合作社;三是由一般领域向重点领域转变,积极探索土地专业合作社和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

    在为农服务社建办上,滨海县社也提出三个转变:一是从贴牌向自主产权转变,突出建办有自主产权的为农服务社;二是从无关到有关转变,为农服务社建立在龙头企业服务终端上,健在基层社服务网点上;三是从独立到融合的转变,坚持走村社联办之路,与当地村级服务中心相结合,互补互利。通过和村委会合作或聘请村干部为服务社负责人,避免服务社流于形式。

    句容同样是基层供销合作社转型发展的代表,对于靠资产租赁勉强维持的基层社,句容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整合原有资源、龙头企业带动、恢复传统业务、开发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种手段激活发展,将原有基层社进行整合,集中培育了6家中心基层社,并在工商部门重新注册登记、新的基层社抱团发展,实力大增,目前为止6家基层社销售额都在亿元以上。

    全力以赴抓基层

    去年下半年以来,江苏省社进一步把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社主要领导带领班子成员,围绕深化、完善、提升,深入开展了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解三促”调研活动;在镇江和南京先后召开了“三社”建设和基层组织创新发展座谈会,并成立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牵头、省市县社联动、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全国系统率先设立了基层组织发展专项资金;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全省基层社恢复重建(2013-2015)工作规划》和《全省为农服务社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全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呈现出组织领导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加大、党委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的新局面。

    各地初步探索了基层社恢复重建的五种模式。一是县社投资型。滨海县原本是一个基层社空白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去年以来,由县社资产管理公司出资,在9个乡镇成立了县级社控股的新型基层社。二是网络建设型。邳州、铜山、常熟、东海、盱眙等地利用农资、日用品超市恢复重建基层社,对新建的基层社进行投资入股并将其作为配送直供点,实现了“企业搭建网络,基层社恢复重建”的双赢格局。三是强社带动型。句容、射阳、海门等地采取“强社带弱社、大社带小社”的方式恢复重建基层社。句容市社积极争取工商部门的支持,依法注册成立了6个中心社,辐射辖区内所有乡镇。四是“两社”合一型。盐城阜宁和常州的武进、新北等地根据当地基层社薄弱、空白地区较多的现状,对基层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两社”融合,推动了基层社重建。五是为农服务社升级型。泰兴等地对为农服务社进行扩建和提升,开展以“五有”、“三恢复”为内容的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此外,不少地方把基层社建设主动融入到小城镇建设,东台、滨海、江阴、江宁等地基层社主动参与城镇商业中心建设,壮大了基层社的实力。截至8月底,全省基层社实现销售671亿元,同比增长16%。

    “从2013年起,用3年时间,在空白乡镇恢复重建基层社,努力实现全覆盖,要在规范为农服务社运作上下更大功夫,深化样板社创建活动。要引领和带动全省为农服务社规范化建设水平。要在促进专业合作社提质增效上下更大功夫。按照服务成员好、经营效益好、利益分配好、民主管理好、示范带动好的要求,重点发展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影响面广、助农增收成效明显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联合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大力推进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开设直销店,在城市超市和农贸市场开设直销点,广泛开展‘农超’、‘农校’、‘农企’、‘农市’对接。”在9月16日召开的全省基层工作会上,江苏省社对未来全省基层工作提出这样的发展路径和目标。


>>记者手记

利益联结  服务长存

□ 米雅娜

    对三仓这样一个“标杆”基层供销合作社重点着墨,不是因为它几个亿的的销售额,不是因为它树立了三仓这个商贸重镇的商业新地标,是因为它在为农服务方面做出的新探索。这种探索的重点在于其找到了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点,使供销合作社对农民的服务不再是生硬的、应景的、一时的、完成任务式的,而是彼此依赖的、水到渠成的。

    面对当地合作化程度已经很高的状况,一个新崛起的基层供销合作社要想快速发挥自己服务“三农”的功能,可能会有很多方式、方法、切入点,但是要想形成独具特色的、不可替代的、成体系的服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对自身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后,三仓镇供销合作社选择扬长避短。他们认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我们并没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如果从销售合作入手,我们会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供销合作社有完善的流通平台”。所以,他们把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重点放在销售上,是通过销售合作建立了供销合作社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实现最终的共赢。这一点正是三仓供销合作社对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示范意义所在。

    的确,供销合作社的流通渠道需要可靠的、安全的、来源稳定的农产品,这一点只有农民可以提供。而农民的农产品需要稳定的、有保障的销路,需要通过一个专业的机构来帮助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这一点供销合作社可以提供,双方实现共赢的合作才是可持续的。找到这样一个切入点,正是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工作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供销合作社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如果单纯的只是依靠口号、热情去提供服务,显然在实践中难以有长足的动力,也不符合经济组织的发展规律。所以现实情况是,很多的基层供销合作社在对原有的资产进行改造之后经营实力都能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而服务“三农”的工作却难以短时间取得突破,不是因为没有愿望,而是因为没有途径、没有方法,不知道服务该从何处着手,服务的突破口在哪里。我们经常看到的经营与服务没有协同发展,经营蒸蒸日上、规划科学,而服务零打碎敲、不成体系,究其原因,就在于没有找到一条与农民有利益联结的服务渠道。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显然意识到了这一切,在对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指导和定位中,除了要求基层供销合作社成为“自主经营的实体、为农服务的载体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体”之外,也积极引导基层社在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上从生产型向销售型转型,这样一个基本定位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考核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基层社的经营急功近利和服务的消极滞后。不难看出,通过一系列的正确引导,这些年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基层工作在扎实而稳步地推进,各地结合自身特色探索出了不同发展之路,基层社服务意识的树立、服务功能的完善都为基层社长久发展奠定了基础。

    供销合作社与农民的关系,不应是单纯的买卖关系,而应是一种基于社会责任基础上的真正的利益联结。供销合作社只有在服务“三农”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才能在发展壮大后有能力和动力去服务“三农”。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