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0月2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浓度磷复肥占磷肥总产量85%,权威专家提出:
化肥不能再一味追求高浓度
□ 本报记者 张琴 崔海涛

    随着我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吃得“精”了,大米和白面成家常便饭。然而慢慢人们意识到,只吃精米、白面是不符合平衡膳食原则的,必须讲究营养平衡,于是吃惯了大米和白面的人们,又开始喜欢吃一些杂粮了。杂粮究竟有何营养?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五谷里面通常认为稻米、小麦属细粮;粗杂粮是指除稻米、小麦以外的其他粮食,如玉米、荞麦、燕麦、小米、高粱、薯类等。粗杂粮中铁、镁、锌、硒、钙等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维生素E、叶酸、生物类黄酮的含量要比细粮多一些,这些对人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作物如同人一样,除了需要氮、磷、钾高浓度复合肥外,也需要“五谷杂粮”式的中低浓度复肥,也需要补充中微量元素,作物营养均衡了,整个食物链才能健康,人类也才能健康,化肥不能再一味追求高浓度了。

    纵观产业:

    高浓度磷复肥得到快速发展

    “目前我国高浓度复合肥统治了我国90%的农资市场,化肥使用中化学肥料品种过‘精’,必将导致次养分的缺乏,化肥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这是近日在由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全国钙镁磷肥技术进步联合体、《磷肥与复肥》编辑部主办,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联办的中国肥业“新时代·新思路·新方法·新工艺”恳谈会上,与会专家提出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据中国磷肥工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我国磷复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时产量已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到2012年,中国磷肥产量达1693吨P2O5,约占到世界磷肥总产量的40%,磷肥产量从2000年到2012年,年均递增8.1%,其中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年均递增16.4%;在总产量中比例由2000年的35%提高到目前的85%。

    为此,郑州大学许秀成教授分析认为,我国化肥使用中化学肥料品种过“精”,必将导致次养分的缺乏。据2010年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统计,在全国63个大中型复合(混)肥厂生产的总量为3249万吨的复合肥中,平均养分N占14.77%、P2O5占17.5%、K2O占13.75%,总养分达46.02%,其中总养分在40%以下的仅有6个厂,产量323万吨,占总产量10%,这表明,高浓度复合肥统治了我国90%的农资市场。

    分析问题:

    化肥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许秀成分析认为,多年来,高浓度磷复肥因其高效而深受市场推崇,既方便运输,农民施用又省时省力,但单施高浓度复合肥也带来很多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作物生产需17种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单施高浓度复合肥,许多中微量元素不足,造成营养不全面,作物品质下降。二是连年施用高氮复合肥,引起水稻等粮食作物病虫害连年高发。施氮肥多,作物叶子变得软弱多汁昆虫喜食,使得抗病害作用大的钙、硅含量相对降低,也易引起高产作物倒伏。不仅如此,当遇到农作物病虫害时,通常利用农药来灭除,对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不利。此外,许多中微量元素不足也是导致作物抗病力下降,引发病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不平衡施肥对农作物、对人类及动物的健康均可带来严重危害作用。

    同时,化肥产业一味追求高浓度,也带来磷矿等资源浪费严重,面临短缺等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赵玉芬教授介绍,我国磷矿储量仅次于摩洛哥,居世界第2位,我国磷矿消费中,生产磷肥约占75%-85%,黄磷占10%-15%,其他占5%-10%。目前我国磷肥产能大大超过需求量,我国磷资源的减少量每年超过1.33亿吨,按这种速度我国磷资源寿命难以维持100年。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盖国胜介绍说,我国磷矿以中低品位为主,P2O5平均含量<17%,>28%的富矿占6.6%(约维持10年),20%-28%中品位占30%(约维持30年)。化学磷肥生产主要使用品位>30%的优质磷矿,仅2010年消耗优质磷3200万吨; 中低品位磷矿因耗酸量大、选矿难度高而废弃,尾矿堆积成山,污染环境。可见,我国富矿越来越少,磷资源面临短缺,然而磷肥产业要持续发展,唯有开发利用中低品位磷矿。

    此外,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偏低,因而单施高浓度复合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般估计,我国中低产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2/3,高产田占1/3,高产地区粮食产量和施肥量都很高,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尤其过量施用氮肥的现象相当普遍,化肥的利用率低、损失率高、增产效果低、环境负面影响大,而确定高产田适宜施氮量是达到高产高效环保的关键。为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朱兆良院士提出,目前当务之急,需要根据产量、肥料成本和环境成本综合权衡和确定氮肥适宜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增产效果,降低损失和对环境的影响。

    专家建议:

    提高中低浓度复肥比重

    针对目前施用的化学肥料品种过“精”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由13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15位磷领域专家联合提出“我国磷科技发展关键问题与对策”,建议要控制磷肥生产总量,优化磷肥产业结构:一是将我国年生产磷肥总量控制在1000万吨P2O5以内,国产磷肥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不足部分可进口调剂。二是将磷肥生产装置的总产能控制在1200万吨P2O5以内,预留适当产能未来建设新技术装置。三是将需利用高品位磷矿生产的高浓度磷复肥产量占磷肥总产量,由目前的85%逐步降至50%;将可利用中品位磷矿的酸性低浓度磷肥(过磷酸钙、部分酸化磷矿)占磷肥总产量,由目前的13%提高至30%;使可直接利用低品位磷矿的热法磷肥(钙镁磷肥、熔融磷钾肥),由目前占磷肥总产量的2%提高至20%,这样就可能使我国磷资源开采寿命延长至500—600年。

    专家分析说,国产中低浓度磷肥是加工中低浓度复合肥的基础原料,由于加工其磷矿品位较低,因而P2O5含量较低,但其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如过磷酸钙可提供P、Ca、S、Mn、Zn、Cu等养分,已成为我国硫肥的主要来源。钙镁磷肥生产可利用P2O516%-26%的低品位矿,该肥料可以提供P、Ca、Mg、Fe 、Mn、Zn等多种养分。这一“五谷杂粮”式的中低浓度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同时,许秀成还提出,倡导中低浓度、多营养、功能性复肥取代高浓度、高氮复合肥发展思路,并得到全国钙镁磷肥技术进步联合体32个单位的一致认同,称其为今后复合肥料新潮流。

    为了推动中低浓度复合肥的发展,与会专家提出:一要通过肥料法规与管理加以引导。我国《复混肥料(复合肥料)》标准(GB15063-2009)将N+P2O5+K2O≥40%的产品称为高浓度,N+P2O5+K2O≥30%的产品为中浓度,N+P2O5+K2O≥25%的产品为低浓度,并规定单一养分含量不低于4%。日本将化成肥料、配合肥料最低养分规定≥15%,高度化成≥30%,普通化成15%-30%。美国制定的“肥料法规与管理”要求在包装上标明不同形态的N、P、K的含量,并规定中微量元素可接受的最低养分含量,如Ca、S最低为1%,Mg0.5%,B0.2%,Fe0.1%等,只有高于最低养分才能在其他养分中表明。专家认为,日本和美国的有关规定更为科学、合理,值得借鉴。二要培育中低浓度复合肥市场。尤其普钙和钙镁磷肥等低浓度的磷肥可在资源地施用,避免长途运输。三要加大创新力度,走出传统化肥发展之路。如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与鲁西化工合作,建立了年产20万吨脲硫酸分解磷矿的中浓度、多营养元素、功能性复肥的新装置,不产生磷石膏的全新生产工艺,将高浓度磷复肥、低浓度酸法磷肥、低浓度热法磷肥相结合,提供不同形态的磷,不仅提高产量,而且具有增强抗倒伏能力和减轻病虫害的功能。再如郑州大学研发的以非水溶的钙镁磷肥就地制备全水溶性肥料用于灌溉施肥的全新方案,通过生态工艺代替传统工艺使低廉的FMP进入高端全水溶肥领域,打破了灌溉施肥必须采用高浓度品种的传统做法,降低了施肥成本。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