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张砚斌
河南省兰考县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07年获得“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奖”。
前言:
2013年度的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活动已经正式启动,报名工作正有序进行中。这项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六个年头,评选出一大批矢志发展合作经济事业的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经济研究者和参与者。六年中,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伴随着合作经济事业一同成长,见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合作社从弱到强、蓬勃发展的历程,也记载着社会各界对合作经济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成为中国合作经济领域的最高荣誉平台。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指导下,在一流专家评委的参与下,获奖者们通过这个由媒体与专业院校联合打造的平台,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他们与媒体结缘,说出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经验;他们得到专家指点,坚定发展信心、创新发展思路;他们与同行相识,开阔经营视野、开拓合作空间。近期,本报记者再次奔赴全国各地,采访了部分获奖者,希望这些前行者成长的足迹能再次借助评选活动的平台为后来者树立榜样、指明方向。作为主办方,我们愿意为每一位有志于推动中国合作经济事业发展的集体和人物继续打造这样绚丽多彩的平台,愿意为每一位合作社人继续点燃创业激情,实现他们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伟大梦想。让我们风雨同程,共同见证中国合作经济事业的成长!
张砚斌在兰考可算得上是个“人物”,2004年时任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张砚斌组建了村里的第一个合作社,主要生产生态有机大米;2005年在挂职兰考县县委常委、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何慧丽的帮助下,张砚斌进京卖大米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06年推广城乡互助活动——购米包地,被视为城乡互助的典范。由于张砚斌在发展合作社方面的突出成绩,2007年,他荣获了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奖。
六年过去了,南马庄合作社现在发展怎么样呢?张砚斌又有哪些变化呢?近日,记者带着期待,再次走进南马庄,走近张砚斌,听他讲述他的合作社故事。
“我们的合作社资金互助部今年7月份刚成立,现在发展势头很好,合作社的藕蟹混养项目也正在申报。”见到记者,张砚斌迫不及待地先介绍起了合作社的最新动态。
“南马庄这个品牌已经形成了,我们有生态有机大米,还有小杂粮、养殖快乐猪以及资金互助,我们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就是走生态农业之路。”张砚斌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马庄靠近黄河,要靠黄河之水发展农业。据了解,南马庄的理念是要“打造中原生态第一村”,就是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利用黄河水的资源优势规模种植有机水稻,发展生态养殖莲藕;而兰考的弱碱性土壤又使南马庄的农产品弱碱香醇、口感非常好。目前合作社的小杂粮和黄金晴大米等几个生态农产品在市场上很畅销。
据张砚斌介绍,南马庄打的是生态的品牌,生态的猪肉是不能吃成品饲料的,只能吃自己种植的庄稼或其下脚料;而南马庄合作社的庄稼只能用自家喂养的鸡、猪的粪便或沼渣做肥料,这样形成一个生态修复的有机循环链,这就是南马庄合作社生态农业发展的内核。
记者在合作社快乐猪养殖户杨士海家看到,猪圈里的猪和平常见到的猪没什么两样,走近仔细一看,发现这些精瘦的黑毛猪吃得和普通的猪不一样。老杨说,“快乐猪不吃成品饲料,吃的是野菜、麸皮、玉米籽,我们养的快乐猪要一年才能出栏,比普通的养殖期要长很多,这样养出来的猪肉筋道,味道也香。”
张砚斌说,国家对合作社支持力度很大,还有社会各界也在关注着合作社的发展。从2010年起,南马庄合作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去年合作社大米、小杂粮盈利50万元,合作社的莲藕加螃蟹混养模式也逐渐打开了市场,养殖面积今年扩大到600亩。
张砚斌就是这样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一个综合性的社区合作组织,为社员提供从生产到生活多种服务。
“南马庄合作社有自己的文艺队,像盘鼓队、腰鼓队和秧歌队都有,还有老年人协会。通过文艺队搞的一些活动,大家在一起快快乐乐地吹拉弹唱,既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又提高了集体的凝聚力。”张砚斌说。
回忆起2007年获得中国合作经济年度人物奖时的情景,张砚斌说:“获得十大人物奖之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只有把社员组织起来,才能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这一点对我启发很大。从那以后,我也下定决心、坚定信心要发展好合作社、带领社员共同增收致富。直到今天,我一直在坚持。”
获奖者面对面:
记者:还记得2007年获得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奖时的情景吗?
张砚斌:怎么会忘记呢?要知道是我们兰考县委书记亲自派车送我到北京参加的颁奖典礼。当时听说获得了中华合作时报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举办的“中国合作经济年度十大人物奖”,我的心情太激动了。我来自农村,带领大家一起办了合作社,做了一些工作,没想到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非常荣幸。
记者:你后来还关注评选活动吗?觉得这项活动对合作社人来说有意义吗?
张砚斌:当然,不仅关注你们的评选活动,我还经常浏览你们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你们报社的网站,了解各类合作经济的发展动态。我觉得你们办的这项活动非常专业,而且公开公正,评委里的专家都是我非常敬佩的国内“三农”领域一流的学者,能够让那些真正有实力、有影响力、能带领社员闯市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合作社和合作社人获得应有的荣誉。像我所熟悉的中国农业大学的何慧丽老师,由于积极参与南马庄的农民合作和城乡互助合作的实践,成绩显著,也获得了“2010年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的十大人物奖。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合作社的发展,推动着合作社向更可持续、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记者:你是如何看待当前合作社发展的?
张砚斌:现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重点扶持。合作社数量急剧增加,但这中间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发展的质量不好,真正能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合作社并不多,管理规范、带动能力强、和合作社成员利益联系紧密的合作社就更少了。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搞好服务,增强合作社的带动和组织能力,做到规范发展,提质增效。
记者:你作为一名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为合作社事业奋斗了这么多年,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觉得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吗?
张砚斌:我来自农村,以前是村里的一名兽医,那个时候收入很好,但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应该带领大家共同富裕。在办合作社的过程中,有过压力,也有过困惑、难题,但只要想到有那么多人在关注着南马庄,我就有了动力。我的梦想是把南马庄生态农产品合作社办好,做大做强,让社员收入增加,让村里的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
记者:第七届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评选已经开始了,你作为第一届获奖者,有什么话要对后来的参与者说吗?
张砚斌:非常感谢评选活动主办方给我和我们合作社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让我能有机会获得这么高的荣誉。从2007年获奖后,我就更坚定了办合作社的信心。作为行业媒体,中华合作时报有很高的专业水准,办得很有特色,我希望能有更多更优秀的合作社和合作社人参与到评选当中来,收获属于自已的一份光荣。也希望中华合作时报继续把这项活动办下去,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