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笨拙的管理者,也懂得赞许和重用鸡群中的鹤;而聪明的管理者,是发现并培育能够长得接近鹤的鸡。
叔孙通是秦汉之际的一个特殊人物。论学识,他没有多少出色的见解;论功绩,逃不出鲁迅讽刺的“帮闲”行列;论人品,后世儒家对他多有微词。然而,他却成为汉代倡导儒术的第一人,值得管理者仔细品味。
在秦朝儒学不是主流,叔孙通很清楚自己不过是朝廷的一种装饰。看到秦官难做,他逃回老家,先归项梁,后归刘邦,阴差阳错,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这样一个随风倒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俗人,却能在太子废立问题上当仁不让,令人眼界大开。
对管理者而言,总希望自己的手下个个都出类拔萃。但是,杰出人物属于稀缺资源。正因其稀缺,所以弥足珍贵。从统计概率而言,任何组织人员,都存在着二八分布,即出众的少数和平庸的多数。
上级偏爱优秀员工是人之常情,完全可以理解。然而,好的管理可以使常人出彩,可以让弱者变强,可以令黯淡的生活燃起绚丽的光芒,可以把平庸的事务转化为卓越的成果,而差的管理恰恰相反。
作为一个领导人,需要把秦朝博士叔孙通,转变为辅佐西汉太子的直言极谏者,而不是把太子太傅叔孙通,打回到秦二世时的阿谀奉承者。如果仅仅要求叔孙通们放弃自身利益算计,大义当前不计私利,为了公司做到无私奉献,对大多数常人而言,不过是说说而已的空话。
人才的分布总是参差不齐的。当多数鸡都能够达到鹤的高度时,你的组织里就会产生出更高的鹤。
也许,叔孙通之所以能够为太子拼死抗争,是因为太子的废立关系到他的饭碗;也许,叔孙通之所以言辞激烈,是因为他知道在刘邦手下实际不会掉脑袋。
管理者要根据组织人员的实际状况,营造出这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如果组织的氛围是指鹿为马,那么叔孙通们只会一路沉沦下去。从这一意义上说,如何管理使用叔孙通们,比如何管理使用萧何张良韩信更具有普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