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胡莹洁)“在贫困地区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关键是要鼓励和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这不能单一依赖有限的财政扶贫资金,金融扶贫特别是面向贫困家庭的小额信贷将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力量。”国务院扶贫办公室主任范小建在日前举办的“敢问路在何方——新时期金融扶贫论坛”上提出。
根据新的贫困线标准(人年均纯收入2300元/年),我国还有近一亿贫困人口,实现贫困地区的小康目标,任重而道远。
据了解,《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年—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将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但这些地区大都自然条件严酷、交通不便,扶贫开发成本高、难度大。越是贫困地区,越是金融的盲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薄弱,金融服务供给不足,贷款难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着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的发展。
为此,《纲要》中对金融扶贫提出了明确要求:“继续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积极推动贫困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开展小额信贷贷款,努力满足扶贫对象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
作为政府金融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中和农信小额信贷扶贫项目在会上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领导的肯定。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发言中特别指出:“中国扶贫基金会认真分析研究国内外小额信贷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结合贫困地区的实情,成功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特点、专为贫困农户服务、实现机构可持续发展的信贷扶贫模式。复制典型做法,扩大覆盖范围,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使更多贫困家庭受益,是摆在各级政府及社会各个方面的重要课题。”
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段应碧也在会上发出呼吁:“帮助农村贫困群体发展产业,就必须得有相应的金融扶持措施。国内外的实践证明,要想为贫困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就必须得有区别于传统金融体系的创新思路和做法,也必须得有创新的扶持政策与发展环境。今天的会议,基本达成了上述共识。相对于全国约4000万贫困农户、1.2亿农村贫困人口来说,我们所能服务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迫切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在金融扶贫方面继续创新、加大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