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鏖战微信江湖 银行你准备好了吗?

□ 本报记者 刘一凡

 

编者按:

  4亿多用户平均每6.5分钟低头一次,这样的关注度让一度火爆异常的微博也不得不对微信甘拜下风,这也让商家们看到了机会。各种公共账号纷纷入驻微信,特别是一直注重提升客户服务质量的银行。

  如何吸引客户?如何留住客户?如何将微信公共平台这一“营销利器”的作用发挥至最佳?银行纷纷出招。

    如何吸引客户?

    与微博同样备受追捧的微信,已悄悄突破了5亿用户的大关。各银行的微信服务战,也从要不要开通微信服务账号,变成了要怎样吸引客户,并与其精准互动。

    那么,银行的微信客户从哪里来?

    本身具有品牌影响力和顾客群的银行具有天然优势,只要合理的使用其门店、陈设、DM单等资源就能有效将已有用户转化到微信。

    作为国内第一家得到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接口的企业,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是微信公众平台公认的“成功案例”,几乎成为微信企业级应用中的明星。

    招行信用卡中心于2012年3月起进驻微信,当年即与壹基金合作发起慈善活动,持卡人通过微信渠道捐赠积分就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免费教育。项目结束后,招行微信官方账号上已经聚集了近10万粉丝的关注,成功打响微信营销第一炮。

    大银行有大银行的招数,小银行也有小银行的办法。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率先在全国农商行中推出“微信银行”。其客户可通过微信关注“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办理业务,凡是通过该行微信银行成功办理一笔转账、缴费或理财交易的客户,均可参与该行当日的抽奖活动获得奖品。利用此种方式,重庆农商行微信客户数量迅速提升。

    怎样黏住他们?

    面对无处不在的二维码,你还会马上掏出手机扫描吗?

    一个令人沮丧的现实是,微信公众平台热度很高,但是实际营销效果和用户黏性比预期低。公众账号的运营者如何向客户提供“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有价值服务?

    实践证明,精准的针对性、内容的实用性、操作的安全性,是银行提升微信客户黏度的重要方面。

    9月底,光大银行宣布微信银行正式上线,首期即可提供300余项生活缴费服务,同时还推出了买理财、还信用卡、账户查询、网点位置及排队情况查询等便民服务。与一般涉猎微信的银行均提供的咨询服务、优惠活动告知相比,光大微信银行的服务功能更丰富,也更具特色。

    微信平台的便捷和实用显而易见。然而,在保证客户隐私的安全方面,它们又做的如何?

    “微信银行采用手机银行的安全保障机制。”招商银行有关人士透露,在微信银行中,凡涉及客户私密信息的功能,均将在该行手机银行后台办理。在客户退出手机银行或关闭手机浏览器后,手机内存中临时存储的账户密码等信息将自动清除,不会在手机上保存。如果客户打开手机银行,超过一定的时间未操作,银行后台系统将自动注销登录。

    上述人士预测,微信银行未来将会实现更多创新功能,“也许有一天,可以不去网点,通过用手机与银行服务人员视频通话就可办理业务。”

    毫无疑问,这对于提升客户黏度,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信息传播渠道?还是营销“神器”?

    边交朋友边做生意,是社交平台区别于传统媒体或平台的本质。

    在创立之初,微信被定位于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多媒体平台,个人和机构都可以建立微信公众账号,通过文字、图片、语音与用户全方位沟通和互动。然而对于如今的大多数企业而言,拥有一个公众账号变成了微信营销的标配,银行也绝不例外。

    在这个过程中,“垃圾信息”轰炸式营销的隐患相伴而生。一个显而易见误区就是:微信公众平台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个别银行每天推送无关信息给客户,使得客户体验大打折扣。

    某咨询公司报告显示:2013年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取消关注公众平台的原因主要是平台出现垃圾信息或广告、提供的信息不实用和没有新意,这三点的占比分别达到56.1%、53.7%和31.7%。

    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与用户互动和沟通的渠道,而非一个粗暴的信息传播渠道,用服务的角度来做会好很多。”

    其实,客户更看重银行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是否符合其“口味”。只有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信息和服务,才能发挥其营销“神器”的作用,抓住用户。

    在这一点上,就像被誉为微信之父的腾讯副总裁张小龙说的那样,“你如何使用微信,决定了微信对你而言,它到底是什么。”


业内视点:

银行发力“微信平台” 移动社交化是未来方向

□ 财经评论员 王 浩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摇滚教父崔健这句歌词用来形容现在传统行业所面临的形势,非常合时宜。这两年互联网公司纷纷涉足金融业务,生猛的打法,让传统商业银行感受到了不小的威胁,有人形容传统金融行业的大门前来了一批野蛮人在叫板。但有竞争就有进步和创新,传统银行也纷纷转型引入互联网思维,迎接挑战。一时间由IT企业主导的互联网金融,和由传统银行主导的金融互联网,两种路子孰优孰劣,成为业界争论的焦点。

    但有一个事实却正在发生,那就是原来“躺着挣钱”的银行现在经过互联网的冲击和折腾一下子复苏了,免疫力也被激活。现在你几乎找不到还有哪家银行不重视互联网,大家都在探索如何转型。目前传统银行对新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动向保持着高度的敏感,紧跟步伐、生怕掉队。而最近商业银行开始向微信平台转移,设立微信银行,也正是这种应激反应的一个例证。

    首先吃螃蟹的是招商银行,7月2号招行微信银行平台上线,将目前招行最受欢迎的两个产品信用卡和一卡通业务搬到了微信上,比如账户余额查询、转账汇款、买理财产品、缴费、信用卡账单查询、还款等等。这些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金融业务都可以直接在微信银行上办理。而在最近,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也推出了微信银行服务,但目前主要是提供信息服务,比如查询余额、黄金白银价格、存贷款利率、外汇牌价、基金净值等等金融信息。

    为什么银行业纷纷登陆微信平台?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微信代表了未来的方向。首先微信作为目前国内最流行的社交媒体,用户量超过5亿,这个巨大的市场哪家银行也不想错过。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就是用户的使用习惯正在迅速的转化,从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化。以前人们买东西可能还会在台式机或者笔记本上浏览网页、在线支付,但是在未来人们的互联网入口将是手机、ipad这些移动终端,随之而来的购物支付等消费行为,也将在移动终端上完成,这应该是银行最为担心的,因为这会隔绝银行和客户的联系,对银行的客户基础产生冲击。

    移动互联技术已经重塑了IT行业,PC界的销量急剧下滑就是证明。未来移动互联也将重塑金融业。作为传统银行刚刚收到来自互联网金融的战书,紧接着就要把研究的课题转向如何适应未来互联网向移动社交化发展的趋势。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介绍,他们已经非常清晰地看到了这种趋势。过去他们用十年时间将网银客户发展到了1300万,但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手机银行客户,两年内已经突破了100万,并且登录活跃度远要高于网银客户。如今来看,银行业第一时间抢滩微信平台,是对移动、社交化平台的一次探索。

    工行和招行都表示未来将会给微信银行注入更多有意思的功能,都希望把微信银行打造成为金融服务的门户。移动终端的一大特点就是个性化,基于个人的大量个性化信息,以及朋友圈子的人格化关系,这些和大数据挖掘技术嫁接以后,无疑将会对广告营销、网络购物甚至金融借贷产生深远影响。各种商业模式也将涌现出来,未来将如何演化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观察:

“官方”微信:多多益善?

  在微信添加好友搜索栏目里输入“农村商业银行”或“农商行”,结果五花八门:既有一些农商行的官方账号,也有一些农商行支行的账号,还有个别农商行的卡中心或是营业部。

  几大银行的微信账号搜索结果更是令人吃惊,个别银行微信相关账号竟高达上百个!

  作为同一家银行,有必要设立如此多数量的“官方”微信账号吗?

  “麻烦的是,不仅要加一家银行的主微信账号,在查询的时候还发现了同一家银行的多地分行的微信账号,那是不是意味着我要同时加两个账号,同时关注呢?”有网友抱怨道。

  随着越来越多微信公共账号的出现,微信消息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新的推送。高频率、多角度、全方位的推送轰炸不可避免地遭到用户抵制。同一家银行开通多个官方微信账号,其本意或许是针对客户群体的细分和优化服务,但客户往往需要关注多个账号,由此带来的信息重复推送和功能重叠,都会使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针对花样繁多的银行官方微信账号,也有内部人士表示担忧。微信银行业务多数是将查询账单、查询还款金额等业务放上微信平台,“如果银行微信账号数量过多,还容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借机误导混淆。”该内部人士表示。


业内事件:

中国政府网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10月11日在新华微博、腾讯微博和微信开通,这是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的又一重要平台。据悉,国务院重要政务信息将第一时间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向社会公众公开。

    微博用户可登录中国政府网官方微博主页或扫描中国政府网微博二维码加关注,微信用户可通过微信账号搜索中国政府网或扫描中国政府网微信二维码加为好友。

(崔静)

民丰农商行:开通江苏省农信系统首个微信公众账号

    本报讯 小微信,大世界。在微信逐渐取代MSN、QQ、飞信成为第一移动通讯工具的情况下,江苏民丰农商银行顺势而变,于9月5日正式开通“民丰银行微信公众账号”,通过微信进行金融知识、产品、形象、企业文化等全方位宣传。运行一周后,该行公众账号已有粉丝近400名,相关宣传信息被转发640余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谢国建)

淄博市淄川区联社:推出电子银行微信“答疑小助手”

    本报讯 为提升电子银行产品售后服务水平,搭建银行与客户资讯交流平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创建电子银行“答疑小助手”微信平台。客户通过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淄川联社电子银行“答疑小助手”二维码,即可加为微信好友,通过微信咨询在电子银行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淄川区联社工作人员会在接到咨询后,第一时间与客户取得联系,帮助客户解决难题,有效提高了客户的服务效率。

(张冰 冯静)


微博热议:

    @ 林祖浩:今年以来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消息源源不断:阿里推出余额宝、京东发力供应链金融。传统金融业也不甘示弱:民生银行成立民生金融电商;招商银行推出首家微信银行。尽管眼下如火如荼,但这其实只是大时代到来的前奏,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方向究竟在哪里?

    @ 软通动力杨凯程:互联网金融像鞭子般让银行这匹快马急于投身进来,似乎微信银行更显得靠近互联网前沿些。但微银于银行仅只是一次服务渠道的开拓么?在没有弄清微博和微信的互生关系前,我会担心开发微银容易,而同质化竞争会让运营微银变得困难。微银建设的方案中对上线后的运营是不是要说清楚?

    @ 兆尹上海金融: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不断成熟,这种把银行“放进口袋里”的想法已经成为现实。微信客服、微信银行、微理财、二维码支付、NFC支付等炙手可热的新型金融服务不断涌现是传统金融行业走进移动互联时代的最好证明。

    @ 游弋的思想:“微信银行”喷涌而出,通过“微信银行”,银行可以做两件关键的事——一是把轻量级的产品嵌入到微信平台上,降低服务门槛,增加自身产品的易得性;微信的出现,革命性地提升了银行和客户交互的渠道体验空间。

    @ 杨思派出所:近来,继基金公司推出微信理财业务后,各银行也纷纷与微信“联姻”。微信银行可提供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积分查询等基本卡类业务。 在此警方提醒市民:使用微信银行服务,定要谨慎选择正规熟悉的银行。在搜索银行账号时,定要确认账号是否已经被微信认证,防止财产出现损失。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