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的龙头是茶叶的消费,如果消费不足,茶产业就失去了拉动了。理论上来说,中国十三亿人口,人均一杯茶,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消费总量?站在茶产业的立场来说,我们的紧要任务是怎样释放中国人巨大的饮茶消费。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年轻人很少喝茶,他们更多的选择了其他饮品。总体看来,喝茶的主流人群是35岁以上的消费者,其中又以男性为主。如果我们能够把消费者的喝茶年龄提前1岁,那将会增加多少茶叶消费者?难怪上海“茶香书香”的创始人罗军先生誓言把消费者的喝茶年龄提前5岁 ,而中国知名的茶叶电商“艺福堂”直接瞄准了20岁至35岁的消费者。
茶叶是健康之饮,年轻人是未来社会的主力,怎样让年轻人端起茶杯?从茶叶消费的小角度来说,这是茶行业的任务,但从民族健康和文化传承的大角度来说,这又不仅是茶行业的任务了。
当中国已经进入消费权威时代,“让年轻人端起茶杯”,这绝不是表一个决心、喊一句口号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是责怪年轻人抛弃传统、缺乏文化、不懂品位,却很少深入研究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更没有深入研究当代年轻人的消费价值取向和消费行为。
受余秋雨先生“茶叶青春语法”之说的启发,本文把这个话题分解为“茶叶六大青春语法”。
茶叶青春语法之茶文化
很少有人真正明白茶文化的清晰内涵和明确外延。就以现在表现和演绎的茶文化来看,我们确实把茶文化搞得太衰老了,这是茶叶不能吸引年轻人的一个首要问题。中国茶叶虽然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制作方式、产品形态,还是品饮方式和品饮形式,中国茶叶从没有中断过与时俱进的精神,从没有停止过创新求变的脚步。即使在茶道的基本精神层面,其基本精神也是因地区而异、因时代在变。
但是,我们如今表现和演绎的茶文化都是在“传统和古老”上做足了文章。只要有茶的地方,无论是装修、装饰、摆设,还是服装、音乐、仪式、动作、神态,都试图搞得“传统和古老”,哪怕搞得不伦不类,甚至扭捏作态。似乎只有这样才配得上茶。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包括业内人在内的反感和批评:无病呻吟,装神弄鬼。
如果我们希望年轻人每天都端起茶杯,我们就应该把喝茶这件事搞得轻松起来,时尚一些、趣味一些,甚至优雅一点、浪漫一点、性感一点。总体而言,年轻人的感性大于理性,我们必须让他们自发地喜欢茶,而不是去对他们说教:茶是健康的、茶是中国的、茶是传统的、茶是文化的……
我们必须用青春的语言、时尚的方式、流行的方法、轻松的节奏,向年轻人表达茶的魅力与喝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