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0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行尽姑苏路 迎竹论茗风
——访苏州市挹翠轩茶苑
□ 本报记者 周 滨

挹翠轩茶苑的女主人刘捷。
苍翠竹海。
富贵包间。
禅宗包间。
苏州评弹。

    说到挹翠轩,总有些说不尽的意味,一方面是其位置绝佳,坐落于群山环抱的5A级国家景区旺山山麓;另一方面则是苏州此地固守一隅的人文气质,让我在与它相遇时,着实地有些惊喜——姑苏城外有福地,修竹千竿尽清幽。

    旺山中的昼与夜

    在挹翠轩的所在地旺山,我与茶苑掌门人刘捷相逢,这是一个柔中带刚的女子,虽然温婉,说话却极有条理。她告诉我,挹翠轩是江苏吴中集团——太湖新天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优质茶文化品牌。凭借得天独厚的环境、优质精选的茶叶和专业细致的服务,不但得到了苏州市民与过往游客的认可,更凭着自身努力和专业服务,荣膺了2011年——2012年度全国十佳特色茶馆称号。“才刚刚开始,挹翠轩还有很多事要做。”刘捷这一笑,有着掩不住的明媚与洒脱。

    谈及挹翠轩在旺山的选址,刘捷告诉我,当时公司投资的环秀晓筑养生度假村内,正好有这样一片竹林,绿意繁茂中清风阵阵,令人感觉惬意。公司在综合考虑周边环境与苏州本地的消费特点后,决定建一处茶苑,而刘捷便受命上任。“茶苑是2010年年底动工,2011年5月完工,7月中旬开始试运营的。正式落成的挹翠轩,主体为木结构,一共有五栋建筑,其中一个大厅可以容纳约30人喝茶,另有4个独立的小包厢,每个可以容纳6到8人喝茶。这里的消费丰俭由人,既能在大厅感受68元一位的下午茶,也可选择你满意的特色包厢,约上两三友人,享受高端品质的茶事服务。如果想进行一场安静的商务会议或洽谈,茶苑内还有宽敞并配备现代商务设施的会议室可供使用。所以开业至今,我们的客人是源源不断,特别到了周末或节假日时,有许多苏州人会阖家前来,一坐就是一下午。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位子便不得不预约。”

    在不疾不徐的谈话中,挹翠轩的茶艺师已泡上两杯碧螺春,并且晾到刚刚好端上来。而我在秋日的竹林夕照下,看杯中婉转浮沉的茶叶,不禁生出一份王维在《竹里馆》中所描写的心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其实为了呵护这片竹林,刘捷没少花心思,她告诉我,茶楼在建造中从不破坏竹园的原生态,尽量保持每一根竹子的原状。而为了给竹子让路,在修通往茶苑的木栈道时,还特意锯掉了一部分栈,从而减少对原有竹园的破坏。刘捷对此的解释是:“尊重环境其实就是尊重人本身,要让你的身心得到环境关照,你首先就要对它负责,这是做事也是做人的态度。”

    苏州城的闹与静

    在挹翠轩,我与刘捷谈得最多的还是苏州的人文故事,她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在整个茶苑的经营过程中,始终抱持着弘扬吴文化的心态。所以哪怕只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茶杯、一份点心,也要尽量突出地道。我翻开的茶谱也颇有意思——除了茶叶本身,上面每一页都会介绍一项与苏州文化相关联的内容,像桃花坞木刻年画、缂丝、昆曲、评弹、昆石、金砖、玉雕、核雕、楹联、瓷器等等都收录于此,这就让茶客在选择一杯茶的同时,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力量与美感。

    谈苏州茶楼,自然不能不提过去老苏州的热闹。在清末民初以及民国社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苏州城茶馆特别多,仅仅观前街上就有“品芳居”、“三万昌”、“吴苑”、“九安”等数家规模大小不一的茶馆。一句“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既道出了老苏州悠然的社会场景,也说明了苏州人安逸的生活状态。苏州老茶馆除了可供喝茶休息外,在当时还是交流信息的场所,因此客源来自各行各业,成为当时老百姓休闲的最佳场所。可惜时代变化中,苏州茶馆的身影渐渐落寞了,仿佛一位人到中年的红颜,怅惘中回忆着流金岁月。

    “其实无论何处的茶馆,都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属性,反映了一地或一时的时代以及民众心态,所以我们茶馆业者自身要不断学习、提升素质,多做一些贴近时代的市场尝试,让每一时段的社会中人,都能拥有一个理想的泊心之所。而正因此,为了搭建一个良好的文化交流平台,挹翠轩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我们在大厅内,每周都安排专场的茶艺表演、茶叶鉴定、瓷器把玩、陶瓷制作、书法练民及读书会等活动,接下来还有可能会推出苏州的玉雕专场,目的是让各种对文化有爱的普通人,通过喝茶品茶收获一个精神上的朋友圈,得遇人生的相知与成全。”飒飒风声里,挹翠轩已渐入夜,隐隐中传来江南丝竹的回荡,仿佛以吴音环绕来印证刘捷之语。

    “挹来泉水试新芽,翠冷香浓味正佳。轩雨轻携山竹意,茶烟漫笼阶前花。”这是挹翠轩的形象写照,而碧螺春茶、苏州评弹、旗袍缓步中奉上素点的茶艺师,则是挹翠轩的流动风景,你也许不曾相见,但却不能不感动——这是新时代的苏州城事,正在道道茶汤间、缓缓开出的一朵遗世青莲。

 

北京圣唐古驿设计事务所点评:

    设计中遵循的一条很重要的法则,便是交融或者是融合,挹翠轩茶馆是自然景观和茶馆主体融合的非常完美的一家茶馆。

    挹翠轩坐落在风景如画的自然风景区内,茶馆设计古意盎然,具有浓厚吴文化和传统茶文化气息,整个茶馆包含一个木结构大厅和四个包厢。茶室周围竹林环绕,四季苍翠。真正暗合了“挹来泉水试新芽,翠冷香浓味正佳。轩雨轻携山竹意,茶烟满笼阶前花”的诗境。

    融合之美在于不冲突,不突兀、自然舒适,挹翠轩茶馆的设计融自然风景、茶室设计、茶室名字、茶文化四者为一体,充满了意境美。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