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0月1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棉亲切“对脸”新国标
□ 王 虹 董明元 马 亮

    今年是新修订的GB1103《棉花细绒棉》国家标准实施开局之年,中储棉将按照棉花国家新标准进行收储,新国标实施已有一个多月时间,9月开始新棉也逐渐进入收获期,当新棉“对脸”新国标,棉花加工企业、纺织企业反应如何?9月下旬,记者走访河北省纤维检验局及相关企业,了解新国标的实施情况,总体感到乐观与鼓舞。

    颜色级实物标准飞出河北落户八方

    建立适应仪器化检验的棉花质量标准,研制中国棉花色特征图及色特征级实物标准体系,是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纤维检验局和河北省纤维检验局一道,经过8年的研制,建立了棉花颜色分级体系,于今年正式推行颜色级。

    河北省纤检局承担了制作45000套实物标准的任务。据河北省纤检局副局长陆世栋介绍,为了确保安全性,8月中旬,河北省纤检局派专车专人将实物标准送至全国各地。这45000套的标准是年初中纤局通过对全国各地纤检机构和棉花加工企业、棉纺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摸底而得出的数据。各省份棉花产量不同,棉花加工企业数量和纤检机构需求量不同,所征订标准的数量也不同。其中,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地,其棉花加工企业数量达到800多家,标准征订达到3000多套,而湖北、山东、河南等其他棉花主产省份的征订数量都是四五百套,各地一些大型棉纺企业也征订了相当一部分。

    9月13日,河北省纤检局的检验员董文颖检完了今年河北省按照新标准公检的第一份棉样,脸上露出自豪之色。“从检验技术上说,实施新标准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董文颖告诉记者,“虽然今年是实施新标准的第一年,但是几年前河北省就开始了实施新标准的准备工作。去年和前年公检检验品级时,我们就同时通过颜色级进行检验,并参考企业的反馈不断完善。”

    加工企业找“感觉”积极适应新标准

    记者走访了石家庄辛集市鑫奥棉花公司。这是一家规模不大但经营了10多年的棉花加工企业,去年完成了改造,上了400型的生产线。

    “我们是9月8日开秤的,现在只收了两三万斤。周边像我们这样的棉花企业还有三四家,新标准出来后,都没有像以前一样大批量地买进,怕拿不准,一时还把握不好新标准的质量要求。”该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指标更加细化,就更容易检查出混等混级,对于人为地混等混级,以及样品与内容不符的问题,纤检机构规定了两侧取样的要求,这一点也受到了遵规守纪企业的欢迎。

    “标准是更加科学和细化了,但是否能严格执行,不让老实企业吃亏,也是我们所顾虑的。”该企业负责人有些担忧。

    在他看来,河北的棉花加工企业都在积极琢磨这个新标准,只是重视程度、体会的程度不一样。因为不弄明白,就很难买好棉花,而按照新标准,轧工质量也是重要指标。过去能行的,现在可能不行了。掺混加工出来的棉花,经过检验之后可能被降级为淡点污棉,或更低级别,甚至超出收储范围。即使在收储范围内,价格也会大大吃亏。

    “虽然今年棉花减产已成定局,但棉花质量肯定好于去年。”该企业检验员赵占存说,国家按照新标准收储,入库的棉花质量也肯定会好于去年,这也是可以确定的。

    纺织企业反应慢对新标准态度不一

    纺织企业如何看待新标准?记者来到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我们主要是做高支纱的,80%用棉是进口棉。虽然外棉使用占主体,但每年还是会使用一定量的国储棉。”采购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于恒新走的是高端路线,所以一直重视棉花的质量指标。该厂在2004年就进口了纤检系统普遍使用的HVI检测仪和AFIS检验仪器,由此提供生产所需要的棉花质量指标。

    “对于新标准,可以肯定地说,这是棉花标准的巨大进步,不仅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且它与纺织企业用棉习惯吻合起来了。所以,新的棉花标准体现了前瞻性和实用性。”检验工程师曹双全说。

    对于纺织企业重视新标准的程度,曹双全认为:“这要看企业的需要和习惯。生产低支纱的企业,他们对棉花质量要求不高,再加上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标准配棉,他们对新标准自然不大在意,即便是过去的品级标准对这些企业来说,也不大在意。”

    曹双全以集团内的新厂与老厂做对比进一步解释道:新厂由于一直使用HVI检验数据配棉,所以接受新标准没障碍,可以说会很习惯;而老厂过去一直按照自己的标准配棉,一旦开始使用新标准配棉就会很不习惯。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纺织企业都像恒新一样,正如曹双全所言,目前大多数纺织企业还不会马上使用新标准配棉,这肯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对此,恒新采购部负责人认为:“这个过程不管长短,但可以肯定的是,新标准离纺织企业是渐行渐近的,因为无论你是否使用新标准指标来配棉,棉花的采购都已经踏上了新标准之路。”

    另据河北省纤检局对宏润新型面料有限公司、邯郸腾龙棉业纺织有限公司等4家纺织企业的调查反映,普遍对新标准的实施比较认可,检验证书能够提供棉花的各种物理指标。通过这种物理指标可以指导配棉使用。但纺织企业同时也提出新标准刚刚实施,感觉不一样,还需要适应,需要较长时间实践,一时很难准确掌握,希望纤检部门在技术指导、培训方面提供帮助。同时,建议部分指标能否设定最低限,便于企业采用检验数据。

    (摘编自《中国纤检》)

 

>>专家声音

    新标准引领产业升级 期待缩短适应过程

    针对当前新标准实施状况,作为参与中纤局研究和起草新标准的专家陆世栋表示,到目前新标准实施时间还太短,看不出什么状况。总的来说,相关各方面对新标准还缺乏了解,似乎是纤检机构一头热。但随着时间推移,各方面会越来越重视,因为标准的变化是革命性的,其影响作用会自然传递开来。具体说,棉花加工企业会好一些,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收棉花了,什么样棉花,按什么价格收,买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加工后的卖价。但贸易商,特别是大的贸易商,以及交易市场等环节,还对新标准缺乏认识,还不清楚质量指标与价格的关联性,以及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作用。

    从他了解的情况看,很容易有这样的误解,就是认为新标准是用颜色级代替了过去的品级。其实不是这样,新标准是取消了品级,增加了颜色级。两种概念的表示含义是不同的,理解为“代替”,会简单化地认为颜色级与品级是一个范畴。其实,过去的品级是表示棉花质量的综合性指标,不是一项,是多项;而颜色级是由“色特征级”修订而来,是单项指标。所以二者的含义完全不同,不能说是代替。明白这一点会减少在价格上的误判。

    对加工企业来说,要积极摸索,实质问题就是要学会算账,解决如何赚钱的问题。过去的标准实施了40年,他们知道如何去买棉花和加工棉花。而这个问题我讲不清楚,也没人知道,只有他们自己去摸索。这需要一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聪明的经营者会适应快一些,也就会更容易赚到钱。

    对于纺织企业,新标准比老标准更接近纺织业的配棉需求,新标准细化到4个颜色类型13个颜色级,非常接近于企业习惯的配棉标准,使企业在采购、配棉环节使用的标准一致。建议纺织企业的高层要尽早地熟悉新标准,这样可以通过使用新标准提供的质量指标加成本管理,减少高棉低配。

    此外,他建议,纤检机构要密切观察新标准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实施中的问题,并迅速研究解决办法。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要经历一个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过程。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