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负责任的银行”形象
近年来,针对负面舆情,有的银行不敢应对,把小问题拖成了大麻烦;有的摆平了事,使问题隐性发酵,一发不可收拾;有的不善应对,机构“点”上的问题被炒成了行业“面”上的问题。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变。银行要增强敏感意识,强化危机管理,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要敢于承认、勇于正视,并及时披露整改行动及成效,赢得理解,树立和巩固“负责任的银行”形象。
——银监会主席 尚福林
金融创新重在杜绝“非理性的繁荣”
一些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最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市场开放“速度”快慢的问题上,也不在于金融“创新”能力的高低上,甚至金融自由化的“顺序”安排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最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是否能够坚持做到金融开放与实体经济的发展密切匹配的状态。否则,只注重速度、能力、顺序的管理问题,而忽视了“金融很容易超脱实体经济”向前“跃进”的这一重要特征,那么,当这种“非理性的繁荣”最终麻痹了监管的意识的时候,就一定无法避免危机爆发的悲剧命运。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孙立坚
金融改革应先主体多元化再利率市场化
当前非常重要的是推动金融领域市场主体的多元化,要构建多层次的股权投资体系、多层次的金字塔型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商业银行融资体系。只有在充分竞争的环境下,利率市场化才有利于缓解当前企业存在的严重“融资贵”问题。在主体多元化和利率市场化问题上,我们要先推动市场主体多元化,有了竞争有效的市场,利率市场化才有好的外部环境。
——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辜胜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