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内多个商业旺地,不少商家打出了“年度最优惠”的海报来吸引顾客的视线。与这种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奥特莱斯片区,稀稀拉拉的购物人群让人觉得很刺眼。
缺乏价格优势是奥特莱斯片区出现凋零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国内,奥特莱斯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郊外建立起奥特莱斯商业村,以大卖场的形式来提升该区域的商业氛围,这样的形式在国外随处可见。但有专业人士指出,国内这类型的业态发展了若干年还是停滞不前,很多时候只是打着这个名号作为招商的卖点,而更多的是发展商业地产,与奥特莱斯的内在商业精神背道而驰。
奥特莱斯的另一种形式表现为在百货、购物中心里开出相应的片区,以大促销的手段来售卖过时的名牌产品。在深圳本地,万象城、茂业、天虹等商城都有开设这样的业态,但至今还依然没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路径。有购物商城的经营者甚至认为,奥特莱斯这样名牌大卖场的业态根本与国内顾客的消费习惯不相吻合,即使花再大力气还是会无功而回。之前全国各地曾经有200多家奥特莱斯门店,但是在经历了开业的蜜月期后,不少奥特莱斯都经营惨淡,甚至关门结业,而深圳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
国内商业资深人士王彪则表示,奥特莱斯这样的业态无论是在深圳还是在其他国内城市的确遭遇到很多困难。名牌、低价、购物环境舒适,这是这种业态最吸引人的地方。
但在国内,基本上奥特莱斯已经沦为销售过期二、三线品牌过时产品的场所。不需提名牌专业定制这样的内在苛刻要求,单是怎么防止山寨名牌入侵已经是件让人非常头疼的事情。
不过,这几年国内的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甚至是广州都出现了非常不错的奥特莱斯商城,这是因为投资方意识到这个市场巨大的潜力而敢于去投资,深挖其中的商机,同时经营者也开始转换思路去看待这种崭新的业态,特别是对专项人才的培养、一线品牌的引进、经营理念的更新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很多地方更是将溜冰场、攀岩、健身房、运动俱乐部等体验式项目融入到奥特莱斯业态中去。
奥特莱斯在国内不是没有市场,关键是看你怎样做、如何进行改变和创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