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一个银行家,在不同的机构表现差异可能会很大。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具备综合的掌控能力,可能是优秀银行家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讨论银行家群体时,我们还要回到银行家们所在机构的治理架构上,核心是其所在机构是否给了他们足够的发挥才干和专业技能的空间。
我所理解的银行家,是一种聚焦于金融资源配置的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他们和律师、会计师一样,是用自己在各自领域的专业判断力和专业技能来配置资源,只不过他们配置的是金融资源。这包括识别新的金融需求、组织资源去满足这个需求,从而提高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换一个角度也可以说,银行家是专注于银行业务的企业家。企业家就是要评估其资源的配置效率,资本配置到不同的领域,产出效率差异很大,这就凸显了银行家在整个经济金融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没有专业水准、低效率配置资源的银行家群体,无疑是金融体系的灾难。
实际上,银行家也可以分为多种。有以周小川、伯南克这样重点在货币政策方面发挥巨大影响力的中央银行家,有以马蔚华、董文标、洪崎、李仁杰等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家,还有大量在资本市场活跃的投资银行家。一些优秀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经营者,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政策性银行家。
同样一个银行家,在不同的机构表现差异可能会很大。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具备综合的掌控能力,可能是优秀银行家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多在成熟市场表现优秀的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表现非常一般。虽然其工作对象都是货币、资金流动性、资产定价等,但与中资银行在业绩表现上差距很大。这可能有外资银行如何本土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也可以说明中国银行家在对中国市场的认知和把控上更有优势和判断力。
中国许多银行的独特定位,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银行家的独特判断。例如,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和零售业务、中国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服务、兴业银行的同业业务等等。在这些竞争激烈的特色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本土银行家在充分把握国际经验的前提下,找准了该业务在中国环境下运作的独特规律。中国的许多区域性金融机构,在成长过程中也表现出异常的活力。例如,宁波银行立足于浙江,北京银行立足于北京,都在当地市场很有竞争力。一些商业银行在新的竞争环境下,积极推动改革和转型。例如,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其实就是其银行家在作出自己的独特判断。其实,这又回到了企业家的本质:识别市场需求,通过整合资源,在现有条件的约束下打造最优解决方案。银行家的核心竞争力就来源于此。没有哪个银行家的资源调动是没有边界的。
银行业是一个比较透明的竞争性行业。在同样的经营环境下,同业之间是可比的,它有公认的绩效评估指标,比如ROE、ROI、不良资产比率等。业外人士不一定了解哪家银行做得好或不好,但在银行家群体内部,每一家银行的优势和劣势他们都看得很清楚。对银行家提出考核要求的有多个主体,如股东、监管机构、评级机构等,只要这些机构尽责,银行家群体就会面临相当大的约束。因此,在讨论银行家群体时,我们还要回到银行家们所在机构的治理架构上,核心是其所在机构是否给了他们足够的发挥才干和专业技能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