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供销合作社创新机制,立足供销合作,加强与专业生产合作,融合信用合作,有效搭建了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为农服务综合经营平台和小额融资平台,不断深化“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高品质』
抓好产加销一条龙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
萧山区社以浙江省最大的腌渍蔬菜加工龙头企业——钱江蔬菜食品公司、全国50佳合作社——钱塘水产养殖合作社等为依托,实打实投入,实打实运作,努力打造有供销特色、有萧山实力的为农服务新窗口。争取到年底完成萧山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4个、市区农业地方标准化示范项目3个、国家级“新网工程”项目1个,农副产品购销实现5亿元。
『高标准』
组建两个千亩农业示范基地
搭建为农服务综合经营平台
区社积极参与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试点推广“社村共建”、“特色产业+星级专业合作社+股东”、“社有企业+产业基地+股东”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保障农民流转收益,努力实行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培育了一批合作水平高、带动能力强、辐射能力广的示范社和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专业合作从“有名”走向“有实”,大力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15年,区社力争建成80家合作社、35个综合体和20个综合服务社,在同一个平台集聚多种流通服务,形成经营性与公益性相配套的经营服务格局。
『高起点』
建设合作社资金互助会
搭建为农服务融资平台
区社以钱塘水产合作社的经营大户为主发起,吸收社员参加,成立了萧山社首家合作社资金互助会——钱塘水产合作社资金互助会。首次募集股金600万元,其中,萧山区社拿出100万元,作为入会金,钱塘水产合作社社员以自然人身份入股2000元到90万元不等,入会自愿,退会自由。本着“惠农、合作、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成立了互助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管理资金的出借和监管;制定了《互助会章程》和详细的互助会内部管理制度、运行制度、操作流程等,明确各级审批权限、设定单笔互助最高限额,对受理、调查、审查、发放等环节作了明确规定。资金互助限于入会的合作社社员之间,资金用途限于专业生产,实行资金总量控制、封闭运行的办法,互助资金有偿使用,并实施会员担保制,发放互助金额度和占用费率按申请会员不同,结合实际开展灵活多样的小额资金互助活动。截至8月底,短短3个月时间发放互助金10多笔,累计总额超百万元,没有一笔逾期贷款和坏账。
信用合作是“三位一体”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现在全社会资本已经过剩,但农业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通过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可以将农村内部信用“变现”,让“弱产业”和“强资本”有效对接,缓解了商业银行、小贷公司等“外置金融”无法解决的农民“融资难”问题,合作社社员内部沉默的信用资产得以“激活”,农民生产、销售及信用合作实现贯通。但钱塘水产合作社资金互助会目前形式上还是单个专业合作社,它是合作社社员内部的会员资金互助,封闭运作,资金规模小,资金盈利能力较低,闲余资金利用效率也不高,在依法经营、制度管控、程序运行、风险防范、后续发展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研究和强化。同时要完善借款风险补偿机制,建立与合作社资金互助组织紧密连接的信用体系。下一步,萧山区社计划按照“地域封闭、对象封锁、上限封顶”的“三封”原则,规范农村资金互助社建设,逐步吸纳提升资金互助、担保、金融结算等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供销合作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