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9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贵州省社: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拓展为农服务范围


    本报讯(本报驻贵州记者 华时政 唐来祥)  一排排白色的塑料大棚整齐地排列在宽阔的水泥大道两旁,在初秋的黔中大地上格外显眼。大棚内,工人们将新鲜的以色列西红柿、辣椒、黄瓜等蔬菜摘下并分拣后装进大棚门口停着的汽车上准备外运,销往贵阳市的超市。这是记者近日在贵州平坝县宝地高效农业产业园区见到的一幕。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在省会贵阳市到安顺市之间长百多公里、宽二十余公里的一片丘陵地带,算是贵州最大、最平坦的“平原”了。由于地处黔中腹地,这里也是贵州农业生产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里的农业生产并不发达,仍然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十分缓慢。鉴于这种情况,贵州省社决定在平坝县建设一个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他们的想法得到平坝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双方于2011年8月底签订协议。根据规划,园区总投资4.2亿元,分3期,用6年完成,用地规模为核心区1000亩,核心示范区1万亩,带动发展示范区10万亩。该项目已列为贵州省一百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之一。

    据贵州省农资公司(投资方)党委书记王卫威介绍,核心区建设项目包括蔬菜高效种植园、设施农业展示园、精品果树种植园、培训中心等。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园区于2013年初动工,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成核心区300亩,塑料大棚50多个。大棚里面种植的蔬菜都是从以色列等国引进的优良品种,不光个头大,口感好,而且耐储存。所用的肥料都是有机肥,不施农药。据悉,现在每亩土地的年产值已达到1.5万元,还解决了周边8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虽然经济效益还不明显,但示范带动作用已经初步显示出来。园区还举办了一期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以色列专家前来授课。一位正在采摘西红柿的农妇对记者说,以前她家有两亩多土地,农活几天就做完了,其余时间就是打牌。现在好了,把土地流转给了园区后,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园区上班,每个月有一千多元收入,还可以照顾孩子。今年农忙时节,省农资公司还给每户农户发放一包化肥。

    平坝县农业局副局长陶兴祥告诉记者,在宝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带动下,县里也规划了自己的2万亩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制定了一整套优惠政策,拟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的“平坝大米”种植、养殖优良品种“平坝灰鹅”以及无公害蔬菜种植等,现在已引进3家企业入驻,计划到2017年产值将达到3.26亿元,能带动1.8万农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