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区,四川今年上半年305户规模以上白酒生产企业实现利税220亿多元,出现了近年来罕见的“负增长”,而这一惨淡景况也直接蔓延到上下游供应商。
而作为中高端白酒发力后最为受益的陶瓷酒瓶,需求也出现了严重的下降。近年来陶瓷酒瓶已经成为了酒企选择高端包装的主要形式。国内像景德镇、龙泉以及湖南临澧等多地的陶瓷厂家也借助这一时机纷纷转战陶瓷酒瓶领域。
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2009年一年之间,某行业龙头企业仅酒瓶业务就已达到该厂建厂30年的总销售量,订单甚至要排到第二年6月以后。而另外一家企业,2010~2012年间陶瓷销售额分别达到2亿、4亿和4亿元,净利润也连续两年近亿。
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一批如锦辉、金鱼、新世纪陶瓷、泰鑫瓷业、华联瓷业、银和瓷厂、德兴瓷业等中上规模的企业,带动了不少地区的经济发展。
然而,随着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进入寒冬,这些陶瓷企业也不同程度地陷入了经营的困境。陶瓷酒瓶生意难做,有些公司订单下降了70%~80%,也从上游直接反映出酒企们的近况。
但是相对于过去以大酒企为客户的大型陶瓷企业,日子就更加难过,例如销售额连续两年近4亿的行业龙头,之前只生产15元以上酒瓶,五粮液、茅台、郎酒和剑南春等大酒企都是它的客户,然而从2012年年底到2013年3、4月份,公司的订单情况就变得非常困难,上半年几乎一个新订单都没有,只有200万个酒瓶的老订单。
有企业员工透露,基本上窑炉都是空的,又不想停掉,所以就调慢窑炉流水线的速度,慢烧产品。为了应对危机,从酒厂市场下滑后,公司就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减少高端酒瓶。恢复餐具业务的比重,把营销团队的工作重心放到日用陶瓷等方面。而另外一家主要以沱牌为客户的龙头企业,往年的利润主要来自10元以上的高档酒瓶,今年受冲击也很大,利润的跌幅保守预计在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