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才让扎西,男,1972年生,藏族,中共党员,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人。1991年参加信用社工作,先后担任共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石乃亥信用社出纳、切吉信用社信贷员、倒淌河信用社信贷员,2012年9月任共和农村合作银行江西沟支行客户经理至今。
一米八多的大个儿,一副带有孩子般笑容的面庞,22年的信合生涯,才让扎西的脚步踏遍了青海湖南岸的每一片牧场。
不论是在石乃亥、切吉,还是倒淌河,但凡是和他接触过的牧民,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阿吾扎西”(意为“扎西哥”)。
才让扎西很喜欢这个称呼,“我也是牧民的孩子,牧民朋友这样称呼我,说明我和他们没有距离。”他得意地说。
在来信用社工作之前,才让扎西在草原上与牛、羊相伴度过了近十年的童年时光。回想起儿时的经历,才让扎西告诉记者,“最无奈的莫过于辍学放牧。”
父亲周拉加是一名农行的信贷员。一户七口之家的生活,仅靠父亲那点儿微薄的收入,无异于杯水车薪。不得已,才让扎西很小就离开了校园,重新开始了放牧生活。
1991年,19岁的才让扎西来到了共和县农村信用社工作。两年后,父亲不幸离世,家里的经济来源只能靠才让扎西每个月600元的工资。“每个月我只留100元,剩下的都要补贴家里和供弟弟妹妹上学。”
才让扎西觉得自己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让家里脱离贫困,但由于不会汉语和汉字,在工作初期,才让扎西的工作处处犯难。
初次接触信贷工作,会计喊他拿来大头针做账。“我那时不知道什么是大头针,自以为是地认为就是头下面放的东西,便把老妈妈带给我的枕头拿到了办公室。”才让扎西说起这段经历,禁不住一番苦笑。
闹过几次笑话以后,才让扎西受到了不小的触动。“如果不会汉语和汉字,工作真的无法进行。”这回,他下了狠心:“一定要过了这道坎儿!”
才让扎西找来弟弟、妹妹们在学校的课本,又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本新华字典,每到空闲时间,他便追着办公室里最有知识的会计请教汉字的书写和读法。
通过五年多的不断学习和刻苦坚持,1997年,才让扎西成为了当地唯一能说会写“汉藏双语”的信贷员。凭着这项“特殊技能”和能吃苦的精神,他逐渐承担起更重要的任务。在一次大范围的集中评级授信中,才让扎西竭尽全力。
因为当地的一起金融案件,信用社需要尽快对倒淌河辖内所有的农户重新评级授信,时间短、任务重,而评级和授信的真实和详细程度,直接关系到信用社今后发放小额农贷的风险。为了不让农户及时用贷受到影响,才让扎西放弃了节假日,逐一到牧民家中摸情况,通过与社长座谈、与牧民谈心以及到牧民家中现场了解等方式,历时180多天,顺利完成了辖内所承担的1个社区居委会和9个牧民委员会2850户牧民的评级授信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倒淌河镇信用环境的好转。
由于信用社人手紧张,才让扎西要负责全镇所有牧民的贷款,到了集中用贷的时候,为了不耽误牧民,“工作到后半夜”是常有的事。扎西才让的努力付出,换来的是牧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时任甲乙村7社村委副书记的宽太先,如今不仅将牧业扩大了一倍,而且在青海湖边开起了牧家乐和商铺,他指了指自己新盖起来的10多间牧家乐和即将建成的一排商铺,说起“阿吾扎西”,他不禁连连称赞:“自从倒淌河来了实干的‘阿吾扎西’,每到发放贷款他都会到牧民家中了解我们的想法,真正解决了我们的贷款难题。”
如今,倒淌河镇的贷款规模已较2007年增长了20多倍,牧民的人均收入较十年前翻了六番。去年,才让扎西从倒淌河调到了江西沟,以前的信用社如今也变成了装潢一新的农村合作银行。
信用社的工作并不仅仅是辛苦与忙碌,当聊到所有信贷员都要面对的不良贷款清收时,才让扎西捋了捋袖口,左胳膊上一处10厘米长的疤痕露了出来。“只要把话说明白了,牧民都会配合我们的工作。当然,偶尔也会有危险情况。”
当初刚到切吉乡的才让扎西,作为当地唯一精通“双语”的信贷员,毫不犹豫地接下了清收不良的重任。切吉乡是海南州最大的乡之一,总面积达0.4万平方公里,才让扎西背着自己学习了多年的信用社贷款规章,骑上摩托车,到牧民家中一户户地讲解。其中几户牧民是远近闻名的“刺头”,每当信贷员来催收贷款,他们都会躲起来,其中最“狡猾”的莫过于车科村的吉果太。
“以前许多信贷员和会计都去找过他,但是他白天从不回家,只有深夜才会回来,偌大的切吉乡,找起一个人来犹如大海捞针。”才让扎西听说后,决定一定要找到吉果太。
深夜12点,才让扎西和同事一同出发寻找吉果太。为了不惊扰到他, 一路上他们还特意关掉了摩托车的大灯,低速骑行。从信用社到吉果太家足足50多公里,由于路面结冰,半路上他们只好又改为步行。
“没想到吉果太家养了三只藏獒,见到我们来了,立刻就扑了上来。”凌晨三点多,当吉果太看到才让扎西时,惊呆了,才让扎西只简单处理了伤口,一边捂着胳膊上流血的伤口,一边用他流利的藏语耐心地与他沟通,终于让吉果太明白了信用社的贷款章程。
第二天,吉果太就卖了5头牛和20只羊,带着其他几个村民一起还清了信用社的贷款。
“自那之后,尽管吉果太比我大,但每次见到我,他还是称呼我‘阿吾扎西’。”才让扎西笑着说。
“只要你做得够好,没有什么不好的群众。”才让扎西感慨道。经过大力清收,大到数万,小到几百,许多群众都归还了贷款。从业22年来,他用耐心和淳朴共收回了各种疑难贷款200多笔,金额400余万元。
“我来自牧区、来自牧民,平日里出门,不论遇到老人还是孩子,隔着老远都会叫我一声‘阿吾扎西’,这时候我最幸福。”想到一路走来的经历,才让扎西感到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