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农民梦——赵全营梦。今天,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人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从前“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 梦想对很多赵全营人来说已经成为了现实,家庭轿车已经驶入寻常百姓家,很少再看到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景象。小孩子们每天背着书包去学校,大孩子们多数进入大学去深造,或去企业上班,适龄人员每天去企业、去公司、去写字楼上班,退休在家的老人有的在阅览室、有的在健身场、有的去做公益活动。赵全营到处洋溢着祥和的氛围。
如今,赵全营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们离实现富足、安康、舒适、安逸、自由、快乐的梦想越来越近,这都得益于赵全营镇这个北京重点镇各项建设的加快发展。
经济实力持续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大幅提升
截至今年6月底,赵全营镇实现二三产业总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属地财税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10.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15万元,同比增长9.5%。在顺义区19个镇中,增速名列前茅;农民人均所得达7329万元,同比增长7.2%。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18%。
近两年入赵全营工业区的新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实体企业竞争力增强,订单增多;北京自主品牌汽车成功上市销售,整车和相关零部件企业产能稳步上升等,是经济指标增长的主要原因。
知名企业纷纷入驻
现代工业迅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全镇引进各类企业31个,投资总额52亿元,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8个,盘活闲置资产3处,新引进企业3家,引进投资1.8亿元。重点项目有北汽越野车,该项目是北汽集团关于打造中国专业化军车、越野车规模化发展的重要举措。该项目总投资约32亿元,总占地面积800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年产能为20万辆。本次将利用北京自主品牌汽车的冲压中心,建设焊装、涂装和总装生产线。项目达产后预计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约3500人,年营业收入300亿元,年税收48亿元。该项目按计划今年年底主体竣工,明年一季度下线量产。和仁科技项目,是浙江和仁科技有限公司将总部选址赵全营镇,总投资15亿元,建设中国数字医疗总部基地,涵盖医疗信息存储、数字监控、软件检测、个人医疗诊断等综合医疗信息服务,分两期建设,全部投产后将实现收入50亿元,税收10亿元。
今年全镇产业项目总开工面积约57万平米,预计竣工17万平米,明年竣工40万平米。
重点镇建设全面推进
城市承载功能不断完善
镇中心区建设加快推进。板桥村回迁房施工图纸完成设计,目前正在初审“三定三限”方案,下一步开展施工招投标;拆迁地块的市政设施图纸设计大部分完成,市政建设即将开展。按照上海同济城市规划院所做的中心区城市规划,正研究做好功能布局,近期正在与相关商业服务业龙头企业洽谈入驻事宜。
重点工程建设有序开展。日处理2万吨的镇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主体全部竣工,已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目前正在完善污水管网;区第六水厂改扩建完成,供水能力增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3万平米北汽倒班宿舍工程建设、加快启动越野车配套的工业区老区改造工程、火寺路北段工程、北侧货运路工程建设。配合相关职能部门,尽早完成昌金路拓宽工程、同心路西段工程、板桥城市次干道工程、火寺路与白马路连接工程、镇中心区集中供热工程、板桥110千伏电站工程、镇中心综合服务楼工程等7项重点工程, 2013年下半年完成审批并达到开工条件。
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
特色高效农业亮点突出
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配套的节水设施(2.3万米地埋管)已经铺设完毕,25眼机井也已经基本打完,60套一体化自流水表安装完毕,配套电力设施正在设计中。配套的农业机械库棚,总投资207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已经完成设计、勘探、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即将进入具体施工阶段。完成2013年平原造林1493亩全年造林任务,涉及北郎中、西小营、去碑营等10个村,共计栽植落叶乔木8万余株、常绿树2万余株、花灌木3000余株,现已全部进入后期养护和验收资料准备阶段。投资6000万元的荷兰芽菜生产基地即将建成,年生产能力7800吨;投资8亿元的新发地空港农产品仓储中心正在办理开工手续,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打造“综合型绿色农产品储备加工基地”,丰富全区蔬菜及食品供应,丰富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生态环境良好 社会稳定和谐
深入实施农村“5+3”工程,新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总投资1800万元的北郎中新农村社区市政工程正在开展招投标,预计年底竣工;今年将新修乡村道路5000米;农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提高,完成了第一二批共614户农村抗震节能建设工程,启动了第三批共1487户,农民住上了温暖安全的敞亮的房子,真正实现了安居。绿化美化投入近2000万元,对昌金路沿线、自主品牌汽车周边等重要节点,提升环境质量。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村考核验收,新增3个市级生态村,全镇市级生态村达24个,覆盖率达96%。加大农村农民二三产业转移力度,全镇充分就业村覆盖率达100%,城乡劳动力二三产业就业率达97.8%。今年前6个月,我镇实现新增就业976人,完成任务的160%,城乡劳动力实现就业542人,完成任务的117%,技能培训完成247人,完成任务的54%。
社会发展成果大
全面共享好生活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全民共享,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镇共有城市低保6户,共6人,农村低保162户,共240人。优抚对象130人,农村籍无收入退役兵151人,农村籍无收入烈士子女23 人,超转人员229人;60岁以上老年人4700名,其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61人,2013年1至6月份累计为以上民政对象发放各类补助230 万元、报销医药费36万元。发放高龄津贴、养老券 9.5万元,发放爱心卡1.89万元,为低保及低保边缘的6名大学生办理了助学款,为因病返贫19个家庭申请大救助18.4万元,以减轻医药费负担。为10户家庭贫困无力自己翻盖房屋的危房户翻盖新房。全镇共有1116名残疾人,其中重残463名,上半年共发放重残补贴和生活补助90万元。对贫困群体重度精神病患者8人给予住院救助。为85名残疾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全镇共有17071人参加了合作医疗,达到了农村人口的全覆盖,今年1至6月共为1027人次累计报销医疗药费199万元,农民参合率由2005年的58%增加至 103.54%,有效缓解了百姓的就医压力,有效遏制住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对镇域内主要公路两侧、村域范围、连村路进行整治。主要工作为杂草清除、堆放物清理、绿化植树。清除杂草1.5万余平方米,清理各类积存垃圾200余立方米。道路两侧树木粉刷12万余株。建设生物循环利用工程,主体、设备安装完成,目前进入调试阶段,于年内投入使用,届时镇域内秸秆、柴草,落叶等均可得到无害化处理,并加工成有机肥料,回补农田,循环利用。
深入改革谋发展
实现农民中国梦
赵全营镇将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特别是把握城镇化发展重大机遇,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围绕“招商引资、重点镇建设、重要工程、农业产业化和社会建设”等五大方面,工作有创新、进展有实效,力争全年完成属地税收3.3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800万元,同比增长15%,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招商引资要有新突破,加快项目落地与建设。围绕北汽自主品牌和越野车两大整车项目,进一步梳理盘活全镇资源,加大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汽车设计、汽车金融等高端汽车服务业项目入驻,打造汽车产业集群;围绕纳入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全面把握中关村产业政策和相关标准,大力承接中关村高科技产业转移,多吸引“总部型、创新型”项目入驻。特别是要紧盯当前几个再谈项目的谈判力度,尽快匹配相关土地厂房资源,推动项目早日落地。
二是重点镇建设要有新视野,打造宜居精品小城镇。要倒排工期,按照时间节点尽快推动板桥村土地上市,力争10月份挂牌;要尽快完成板桥村市政设计方案,抓紧完成招投标;尽早确定回迁安置楼建设方案,年底达到开工条件,使村民明年早日回迁。在此基础上,提前谋划中心区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借鉴国内其他精品小镇经验和国外苏格兰小镇风貌,建设一座“文化新镇、科技新镇和宜居新镇”。
三是重点工程要有新举措,早日出效益上水平。北汽倒班宿舍工程已经开工,要加快后期手续办理,尽早竣工交付使用;自主品牌汽车周边道路改造工程要加快办理立项都手续;火寺路北段拓宽工程、中心区集中供热工程、中心区主干路路网工程等要倒排工期,手续提前办理、资金提前筹措,以项目带动投资,以项目完善功能。
四是农业发展要有新空间,农业产业化成规模出亮点。要不断提升农业品牌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着力加强“北郎中、三水保健、马大姐、先正达”等品牌建设,探索启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平台,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业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多元主体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要继续做好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做好大官庄村创建首都绿色村庄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创建花园式单位和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基地的申报工作。
社会建设要有新思路,全面提升软硬发展环境。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制定全镇城乡环境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对全镇生态景观进行总体设计,加快重点河流综合治理以及重点水利建设工程,今年力争完成1至2个国家级生态村创建任务,实现市级生态村全覆盖,并积极争创国家级环境优美镇。重点对接北汽两大整车项目,建立完善企业预约推介服务、季度用人需求调查等平台建设,加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和劳动力市场管理,打造充分就业乡镇。
既有现代工业又有现代农业;既有现代的欧式楼宇又有传统的四合小院;既有远山做背景又有近水绕乡村;既可随时入高速去大都市又可入高速去边疆;既有物质富足又有精神的享受。赵全营镇的百姓越来越接近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