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8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对儿“茶仙”

董思捷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如今,茶已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无论是茶的品种,还是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只要提到茶,人们自然会把它与中国联系在一起。茶已然成了代表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个与茶有关的故事。

    唐朝时,有一天,人称“茶仙”的陆羽一身隐士打扮,提着一个篮子,边走边看着路边的绿树、草地,听着小鸟在树上鸣叫,心情特别舒畅。走着走着,他的鼻子一抽动,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茶香。

    爱茶如命的陆羽顿感惊喜:“咦,谁家在煮茶?味道真特别!”于是,他循着茶香味儿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前,对门公拱手行礼道:“老人家,您这里的茶真香,我想讨一碗喝。”门公有点儿疑惑不解:“讨茶?见过讨钱的、讨饭的,怎么还有讨茶的?”他又问了一遍,陆羽很明确地表示只想讨一碗茶。门公看此人相貌清逸不凡,不像个讨饭的,虽然搞不清他是什么人,但还是进屋给陆羽倒了碗茶。

    陆羽喝完茶,细细品味余香,忍不住赞叹:“果然好茶!想我陆羽走遍天下,到处访茶,没想到还有这种未曾尝过的新品种!请通报你家主人,就说陆羽前来拜见。”门公看他不是寻常之人,便转身到书房向主人禀报。

    这家的主人正是诗人卢仝,他诗风独特,颇有声望。他一听门公禀告说有个叫陆羽的怪人求见,喜出望外,连忙让门公去领进来。

    两人见面寒暄之后,卢仝亲自煎茶,书房里立时洋溢着特别的芬芳气息。卢仝得意地说:“这可是我独家精制的‘玉带茶’,怎么样,其香不同凡响吧?”陆羽连声称赞“好茶”,却又摇摇头说:“不过……”卢仝一听,忙问道:“哪里不妥吗?”陆羽说:“可惜您的茶具配不上这等好茶啊!”

    说着,陆羽提起一路不离手的竹篮,从里面拿出一套紫砂茶具摆到了桌上,对卢仝说:“你的茶具虽可使书房洋溢茶香,但如果用上我这套茶具,就能完全显现‘玉带茶’的特别之处。”

    见卢仝半信半疑,陆羽便笑着用自己的茶具又煮了一壶茶。茶还没倒进杯子里,偌大的卢宅就已到处是茶香了,引得院子里的仆人议论纷纷。

    陆、卢各执一杯,相对而饮。卢仝佩服陆羽精通茶道,于是与他结拜为兄弟,两人经常探讨茶艺,日渐成为了莫逆之交。

 

小链接:

茶之礼

    茶,自唐代起便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之物,更是宾客往来时的必备“款客”之物,饮茶的礼仪丰富多彩,因此我们一定要懂得一些最基本的敬茶、饮茶的礼仪。

    敬茶:

    “茶倒七分满,三分是情义。”依照古人的说法,满斟茶,即为送客,茶倒七分满、留三分做人情。倒得太少,对客人不够尊敬;倒得过多,拿茶杯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否则茶水洒出来容易烫到手。

    双手端杯以示尊敬,如果茶杯有杯耳,要一手握杯耳,一手托住杯底。

    放置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他人,否则表示请人赶快离开,此外,还要及时为客人添茶。

    饮茶:

    主人为自己敬茶,应在座位上略欠身,同时以手扶杯,或者用手指轻击一下桌面表示感谢。

    饮茶时不宜大口吞咽茶水,或发出“咕咚咕咚”声,应一小口一小口地仔细品尝。如有茶叶漂浮在水面,可用茶杯盖拂去,或轻轻吹开。

 

背景及人物介绍:

    陆羽和卢仝是唐代茶坛的两颗耀眼明星,更是志趣相投的挚友,后人所说的“陆卢遗风”即表示了对他们的纪念。“天生陆羽传茶道,福报卢仝品茗歌。”类似这样关于他们的文字也并不鲜见。在北京中山公园内还有一座名为“来今雨轩”的著名茶楼,茶楼的名字是指新旧朋友欢聚一堂的意思,茶楼有一副楹联写道:“三篇陆羽经,七度卢仝碗。”可见,这一对“茶仙”不仅对茶文化有着极大的贡献,更因茶结缘,赢得了令人艳羡的深厚友情。

    陆羽,唐朝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被誉为“茶仙”。他以撰写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其中详细介绍了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等,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卢仝,唐代诗人,读书刻苦,博览经史,好茶成癖,诗风浪漫且奇诡险怪也被称为“茶仙”。他还是“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子孙。所作《七碗茶歌》对饮茶的普及和茶文化传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常成为人们吟诵茶的典故。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