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幼英教授在《茶与健康》一书中,这样阐述:茶叶可以降血压,这在我国的医学界早有报道。浙江医科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曾对近1000名30岁以上的男子进行高血压和饮茶之间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喝茶的人高血压的平均发病率为6.2%,而不饮茶的人平均为10.5%。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2年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饮茶治疗临床报道,其中50例患者在5天内恢复正常,有效率高达62.5%。国内对城市中老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适量的饮茶可预防或者降低高血压。研究者曾对55例高血压高血黏病人口服茶色素,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利用茶色素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有效率为81%。屠教授认为茶色素是起到治疗高血压的有效物质,此外,她还认为茶氨酸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是通过末梢神经或血管系统来实现的。
袁弟顺教授在《中国白茶》一书中这样论述:90%以上高血压病属原发性高血压和肾动脉狭窄引起的肾血管性高血压,其形成主要是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类物质控制,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的催化下,将不活化的血管紧张素Ⅰ中的末端二肽(组氨酸)切断,变为具强升压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日本研究表明,发现茶叶中的ECG、EGCG和茶黄素(游离茶黄素、茶黄素单没食子酸脂和茶黄素二没食子酸脂)对ACE酶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茶叶中的咖啡碱和儿茶素类能松弛血管,增加血管的有效直径,使血管舒张,也起到降血压作用。实验表明,注射茶多糖,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并可增加离体冠状动脉流量。茶叶中的谷氨酸在酶促反应下降生成γ——氨基丁酸(GABA)也有降压作用。
叶乃兴教授在《白茶科学·技术与市场》一书中这样认为:白茶的黄酮类化合物在加工中较好地保留了槲皮素,是维生素P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白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维生素和维生素P。茶多酚能促进维生素C的吸收。维生素C可使胆固醇从动脉壁移至肝脏,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浓度,同时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和渗透能力。血脂的降低对防治冠心病、高血压病有较好的作用。此外,维生素P还能扩张小血管,引起血压下降,起直接降压作用。白茶还可通过利尿、排钠的作用,间接引起降压。其中含有氨茶碱能扩张血管,使血液容易流通,也有利于降低血压。白茶还含有芦丁,有利于提高微血管弹性,预防血压升高而溢血,饮白茶不但可以降压,还可以预防脑出血、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
茶界专家一致认为:喝茶可以降血压或者预防高血压的产生。茶叶内起到降血压的主要物质是:茶多酚类物质中的茶色素、黄酮、儿茶素,还有咖啡碱以及茶氨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针对血管,有的针对酶促反应,不一而足。
福鼎白茶富含降血压作用的物质,如茶色素和茶多酚类物质,尤其陈年的老白茶,茶色素更是千变万化,因为福鼎白茶是轻微发酵茶类,能进行后发酵。白茶在长期储存过程中,内含物缓慢转化,使得茶色素变化多样。年份越长的白茶,泡出来的茶汤颜色越深,而且可以重复多次泡;几泡后还可以煮饮,煮后茶汤色依然红润,说明了其中的茶红素、茶褐素、茶黄素很丰富。所以,长期喝老白茶更能降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