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8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旧国标过渡 企业如何完美转身


    2013年度即将实施的GB1103.1—2012国家棉花新标准俨然成为市场中热议的话题之一,产业链各方在高度关注的同时也积极地做着各项准备工作,其间棉花加工企业在新年度怎样开始收购加工存有诸多疑虑,纺织企业对如何运用新国标进行经营管理也存在困惑。为此,河北纤维检验局副局长陆世栋,对涉棉企业在新国标的背景下如何转变,做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深度解析。

    问题:关于棉花加工企业对新国标实施后棉花收购有很多顾虑,您作为新国标研究制定的核心人员、棉花实物标准研发的带头人,能不能给企业提些相关建议?

    陆世栋:收购环节是基础,更决定了皮棉的质量,因此正确把握新标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按级收购。严格分等分级收购是提高棉花收购质量,控制一致性的有效手段,棉花加工企业在严格分等分级的同时,也应根据当地农民采摘和交售特点,广泛宣传颜色级,改变那种“棉花越白越值钱”的错误概念;二是要注意分级分垛,按级按产地分垛存放、加工,使收购前的颜色级与加工后的颜色级基本一致,如果混合加工,皮棉将会颜色混杂,这样感官检验与仪器检验很难相符。需要注意的是,颜色级推广初期,棉花存放按颜色分垛,如“白色、灰色、黄色”等等,这样棉花种植、收购、加工人员更易接受和掌握。

    问题:今年新国标改革后对轧工质量提出了要求,在收储方面也有明确的规定,如何才能确保加工质量符合收储要求?

    陆世栋:新标准下,要想轧工质量好要特别注意一点,棉企要杜绝二次皮清。因为多道皮清,只能使棉花表面粗糙程度变好,在感官品级上有所提升,不会提升颜色级,同时造成棉层清晰度大幅度下降,反射率不升反降,造成轧工质量下降。过度皮清还极有可能增加短绒率,影响棉花内在质量,因此,轧花厂结合现有的自动化加工设备,配备正常工艺,就可以保证应有的颜色级。

    问题:新国标对机采棉有影响吗?业界人士有分析称按照新标准,机采棉会由去年的2—3级降级至4级,这样说科学吗?

    陆世栋:这是把品级和颜色级搞混了。一般来说,手摘棉和机采棉的颜色级是没有区别的,区别在轧工质量上,比如同样是白棉三级,机采的杂质多,要经过多道皮清,这样损伤了棉纤维,导致轧工质量下降,当然这也和棉花的成熟度、棉花品种、采棉机都有关系。因此价差不是差在了颜色级上,而是差在了轧工质量上。可以看出,新标准不再像旧标准那样一个品级决定价格了,因此说新国标更加科学、客观、合理的体现了棉花的内在价值。

    问题:去年棉企加工时将不同等级的棉花混合加工,新国标能否有效抑制加工时棉花掺混?

    陆世栋:加工企业应注意,去年混等级加工多集中在了4级花,但是4级花里的棉花颜色差异很大,颜色级可能会覆盖了31、12、41、22、13等多个等级。因此,同一品级的棉花在颜色级上未必同级,新标准实施后,按照不同颜色级及其他物理指标分别进行价格核算,这样能有效抑制混等级加工。

    问题:就您看来,新标准实行后对纺织企业经营管理有哪些影响?

    陆世栋:新标准实施后对纺织行业影响最大,而且纺织行业也是最支持新标准的。我们做实验的时候发现纺织企业接受新标准最快,相符率高达80%左右。这是因为新标准最适应纺织企业配棉的需要。过去纺织企业买棉花较麻烦,在购买和使用原料采取两个不同标准。原料采购部门是根据旧国标购买,按品级结算;但生产部门是根据棉花各项内在的物理指标,比如说马克隆、整齐度、长度、黄度等标准进行配棉。这就造成了购买和使用脱节的问题,造成了高价棉低用,给纺织厂造成损失。新标准实施后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符合纺织用棉需要。

    我认为,新标准的实施对纺织企业有两方面影响:一是管理方面需要更精细化。新标准的指标设计更多、更复杂,不是过去单纯靠品级定级差,棉花轧工质量等都会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所以纺织企业负责人吃透新标准后要考虑怎么进行核算、考核,包括成本核算、质量考核、仓库管理,能够使原料处和技术处的考核达到统一;二是配棉方面需要更精细化,如何用新标准进行配棉,提高纺纱质量,降低成本,让采购的棉花发挥最大的效能,给纺织企业提出更大的挑战。纺织企业应及时调整管理思路,提高企业效率。

王 燕 郭 溪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