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更好地服务“三农”,四川省南充市供销合作社党委制订了切实转变作风、服务“三农”的八项规定。市社领导实行“三带头”:带头抓好调查研究,带头抓好为农服务示范片建设,带头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基地和服务网点建设。干部实行定点包片制度,每个领导成员联系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基层社和一个社有企业;每个中层干部联系一个县(市、区)供销合作社:每个干部联系一个社区综合服务社。市社干部每月到专业合作社参加一天劳动,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当好农民致富增收的参谋助手。为更好密切联系群众,南充市社干部随身携带“民情日记”,开展了送农技下乡、送致富信息下乡、送先进文化下乡的“三下乡”和上门访民情、上门解民难、上门抓帮扶的“四上门”活动。广大干部和村民们高兴地说,供销合作社为民服务的好作风又回来了。
今年以来,四川省南充市供销合作社以为农服务“三大体系建设”为主线,构建“1+2+N”的新型经营服务模式。“1”就是以各级供销合作社为核心,“2”就是以社有龙头企业和经济联合体为依托,“N”就是以基层网点、农产品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连锁超市、经济服务组织为支撑,做到建网与用网、生产指导与经济服务的紧密结合,全面夯实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基层基础。到目前,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已达360个、社区综合服务社438个、庄稼医院848个、各类经营服务网点近万个,覆盖全市90%以上的乡镇和村社。
为使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形成规模化效应,南充市社领导深入到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和边远乡镇与当地供销合作社干部一起实地调研、规划、亲力亲为。在阆中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阆中市社依托四川农业大学的科研成果,用“技术链”打造“产业链”,延伸“物流链”,形成全新的“一条龙”生产经营机制。经过前期的筹备,现已在成南高速、成万高速公路两边荒山坡上,全面拉开10万亩红心密柚和杂柑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建设序幕。建成后,年产量将达30万吨,产值20亿元,可为农民增收12亿元。产品除供应川内外市场外,还将沿欧亚大陆桥远销欧洲和我国西北地区。蓬安县社在南充市社的具体帮助指导下,与当地民营企业联合办起了碧园飘香专业合作社联社。合作联社基地规模上万亩,带动农户1.16万户,涵盖了名贵花卉、特种养殖、农业示范、观光旅游等综合生产和服务,每年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750元。
(廖灼 青海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