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8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玉米进口飞速增长 进口渠道不再单一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近10年来,我国玉米进口量飞速增长。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玉米进口量仅为0.1万吨,到2012年进口量已激增到520.8万吨,10年增长超过5000倍。2009年之前,我国年度玉米进口量不超过10万吨,一直是玉米净出口国。2010年是我国玉米进口的分水岭,当年度进口量超过以往10年累计进口量,创历史新高,达157.3万吨,成为玉米净进口国。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再创历史新高,达520.8万吨。今年前4个月玉米进口达144.8万吨。

  由净出口国迅速转变为净进口国 

    2003年我国玉米除满足国内需求外,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当年度出口1640.1万吨,进口玉米仅为0.1万吨,进出口差距为-1640万吨。但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不断缩小,进口不断增加,出口迅速下降,玉米进出口差距快速缩小。到2009年我国出口玉米仅为12.7万吨,进口8.4万吨,进出口差距缩小到-4.6万吨。2009之前我国玉米进口量一直在个位数徘徊,出口量大于进口量,我国是玉米净出口国。

    到了2010年,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国内玉米减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和玉米深加工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玉米进口量同比增长1762.2%,超过过去10年累计进口量的6.5倍。同期我国玉米出口量仅为12.7万吨。至此,我国从玉米净出口国变为玉米净进口国。2012年我国玉米进口继续保持飞速增长态势,进口量同比增长197%,高于出口495.1万吨。

    2012年我国玉米总产量增至2.08亿吨,实现“九连增”并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品种,再加上同期我国玉米进口量激增,使2013年玉米进口增速回落。2013年1-4月我国玉米进口量高位回落,进口呈减少态势,但依然超过144万吨,高于出口143.4万吨。

    进口增加是必然趋势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玉米以前一直是纯出口,后来转变为有出有进,从2010年开始进口大于出口。究其原因,在于2010年以来受国内自然灾害影响,国内玉米减产,加上国内养殖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适度发展,导致了我国玉米进口快速增长。长期来看,我国玉米消费需求前景良好,将继续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玉米产量增长空间有限,需求缺口将进一步扩大。当前中国玉米的供求格局已经从过去的宽松过渡到紧平衡,更长时间后,供求将进一步过渡到紧张状态,这种背景下,玉米进口增加是必然趋势。有机构推测,到2015年,中国年进口玉米量将达1500万吨。

    实施玉米进口多国化战略

    自2010年我国玉米进口快速增长后,我国进口的玉米超过95%来自美国。随着我国玉米进口量的增加,国家开始实施玉米进口市场多元化措施,保障我国粮食的价格安全。

    阿根廷农业部长诺韦尔托·亚瓦尔近日表示,在完成所有检验检疫手续后,首批6万吨阿根廷玉米已经正式启运中国。这是阿根廷首次向中国大批量出口玉米,这批玉米已经开始向内陆目的地运送,将会用于生猪和鸡类的饲养。

    阿根廷是世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给中国提供美国之外的替代选项。虽然我国和阿根廷在2012年2月签订进口协定,4月正式开始资格认证阿根廷玉米出口公司,但是之前买家仅从阿根廷试验性地采购了少量的玉米。2012年10月我国开始从阿根廷购进玉米,11月份开始从乌克兰进口玉米。随着阿根廷和乌克兰玉米开始出口到我国,改变当前玉米进口来源比较单一的局面。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规定,我国还可以从泰国、秘鲁及老挝进口玉米用于加工。

    我国玉米进口多国化战略的开启,玉米采购渠道不再单一。更多的进口渠道有利于保障国内的正常消费,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值的注意的是,阿根廷玉米同美国玉米一样,80%左右是转基因品种,尽管转基因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是否存在直接的负面影响尚无定论,但我们目前确实不能保证转基因食品的绝对安全。因此,转基因玉米进入我国后的市场流向亟待关注,是否会对我国食品安全、自然环境及玉米原料生产结构产生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相关部门需谨慎对待转基因食品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本报综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