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绿色田野激扬青春
——记山东省莒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招贤信用社业务副主任尉伟
□ 本报记者 刘一凡 文 实习记者 马 悦 图

图为尉伟在贷款户种植园了解桂花生长情况。

 

人物档案:

    尉伟男,汉族,1982年1月17日出生,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参加工作,从事信用社基层工作7年,其中从事乡村信贷员工作6年,现在莒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招贤信用社担任业务副主任一职,兼任乡村信贷员工作。

  山东省莒县招贤镇王家坡村的种植户王纪海“突突突”地开着绿色的手扶拖拉机,拖拉机上还放着一对拐。

    王纪海是残疾人,脚踝处的裤子打了一个结,长年依靠双拐行走。

    “我非常感谢尉主任。”王纪海停下拖拉机,转过身子冲我们说道。他下地时,先把双拐立到地面上,再把双臂搭到拐上用力夹住,最后整个身体从驾驶座倚到双拐上站稳,整套动作熟练自然。

    王纪海口中的尉主任,就是山东省莒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招贤信用社的业务副主任——尉伟。也正是他,为求贷无门的王纪海贷款办起大棚蔬菜种植,才使得挣到了钱的王纪海买下这辆盼望已久的手扶拖拉机。

    心系乡亲扶弱小

    地处岭地的王家坡村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村子里很多人家都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

    “看着别人盖大棚种蔬菜都挣钱,我真是羡慕,就想着自己也盖一个。”坐在屋子里的矮凳上,王纪海回想起两年前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盖一个大棚。“我有力气,也能干活,家里条件不好,就想着能不能贷点款。”

    身体的残疾,让王纪海已经习惯了生活中的种种挫折,但两年前申请贷款时屡屡碰壁,还是让当时的王纪海难以释怀。

    “有的银行啥也不问,只说让我等等,就再没音信了;有的让补材料,我就一趟一趟去盖章。”连日的贷款无门让王纪海心灰意冷。“后来我说算了吧,我多干点活,再找村里人借一点。”王纪海告诉我们,“但是别人看我家里条件差,也不愿意借给我。就那时候,尉主任自己找上我家来了。”

    当时在王家坡村搞入户调查的尉伟是从村民闲聊中听说这件事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尉伟随即悄悄打听起了王纪海。“正好当时我在搞入户调查,就找了几户村民问问情况。”尉伟说“悄悄打听”是他在办理客户调查时多年练就的“本领”,“其实就是和村民闲聊,观察他们说话的内容、语气、表情,村民们都很朴实,一般都愿意和你说实话,方便掌握真实情况。”

    尉伟的打听有了收获。“村里的人对他的评价都不错,说他勤劳本分,我心里就先有了数。”弄清楚了王纪海家的位置,当天晚上,他就坐到了王家的小院子里。

    回想起两年前踏进家门看见尉伟那一幕,王纪海印象深刻。“我第一眼就看出来他是银行的。”想起连日来为贷款奔波,王纪海一开始并不是很意外,“银行的人都穿白衬衣,他也穿着白衬衣、黑裤子,坐在院里小凳子上正在跟我媳妇聊天。可我没想到他后来真给我放了款。”

    依旧穿着白衬衣的尉伟,笑着指指我们坐着的高低不一、各式各样的矮凳,“我和他当时也是这样坐着聊。”

    了解了王纪海办贷款的用途,尉伟又一次走访了村民,这次他询问得更细致。“王纪海的人品、经济来源、家庭情况等等方方面面都问到了。了解得越多,贷款才能越有保障。”尉伟向我们解释道。

    对王纪海的熟悉和其对富裕生活的向往,是尉伟办理信用贷款时的最大把握。出于对工作负责的态度,他细致地检查王纪海提供的贷款材料,核对贷款资质和其能享受到的优惠政策。而对王纪海来说,农信社给他的3万元信用贷款,是改变他生活状况的起点。凭着这些钱,王纪海终于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

    大棚建好后,尉伟使的劲比王纪海还多。“他老上我家大棚里来,看看蔬菜长得怎么样,销路也是他帮忙找的。去我家大棚的路,他闭着眼都能摸到。”王纪海爽朗地笑了起来。屋子里阴暗潮湿,王纪海站起身把屋门敞开,午后的阳光立刻照了进来。

    “对他是真想帮一把,这是人之常情吧。”说这话时,尉伟起身扶了一把正要坐回凳子上的王纪海。

    “我要好好感谢尉主任。”王纪海说,大棚的收益帮他还清了贷款。刚把手扶拖拉机买回来时,他恨不得把全村的路都跑一遍。“我把拖拉机开到了信用社!我要给尉主任争争光!”他的眼角眉梢溢满了自豪。

    勤奋刻苦钻业务

    大学时的尉伟,并没想到自己如今会走上信贷员这个岗位。

    “我上大学时候学的是法律,毕业却来到了信用社。”这个80后的年轻人,放弃了大城市的喧嚣与浮华,选择留在泥土的芬芳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刚来信用社的时候,他对金融知识懂得并不多。“我要笨鸟先飞,不如别人,就要比别人更早一点,更努力一点。”尉伟这样描述7年前的自己。

    “笨鸟先飞”是一段异常辛苦的日子。尉伟不仅要迅速熟悉信用社的各项业务,还要走村串户扎实做好当地贷款情况的调查,这是对每一位信贷员工作初期最大的考验。而此时的尉伟,给自己又订下一个新目标:通过努力,拿到相关考试的资格证书。

    “不在去调查的路上,就在去学习的路上。”尉伟笑着说:“我当时的状态用这一句话就能全部概括。”因为上班工作紧张,经常要加班,他只能抓紧边边角角的零散时间看书。招贤信用社主任孟祥太告诉我们:“无论是单位,还是尉伟家里,只要是能看见他的地方,那肯定有考试书。”因为工作实在太忙,尉伟有时连续几天腾不出时间看书。“那几天晚上就睡不踏实,怕连续几天不复习忘了。”尉伟说,就算是熬夜,他也要把书拿出来翻一翻。

    7年的时间,尉伟从不懂金融业务的门外汉成长为熟悉多项金融业务的工作能手。他接连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经济师资格证,在2008年取得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理财规划师(二级)证书,2009年取得了公共基础、个人理财、风险管理、个人贷款、公司贷款全部5个银行业务资格证书。一场场高难度的考试,尉伟都凭着自己的拼劲和信念逐一通过。

    学以致用谋创新

    “谦和、好学、实干。”孟祥太用这六个字评价业务出色的尉伟。“小尉业务全面,又愿意学习,现在是信用社里专业的人才。”

    然而在信用社工作,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吃得了苦。7年时间,尉伟深入田间地头,原本对农业一无所知的他,如今说起农情农事来如数家珍。

    他曾陪着老农在三伏天蹲在田间地头,只为研究庄稼生长情况;大热天养殖场气味难闻,他时常进进出出查看养殖情况。尉伟说,为农民办事,就要真正知道农户需要什么,不用眼去看、不用手去摸,就永远不能走进农户心里。

    实际上,尉伟做的远比说的更多。“小尉不仅帮我组建合作社,还经常给我提建议,帮我分析市场。”家住莒县招贤镇东双庙村的李军,现在已经是莒县财源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在信用社的扶持下,他从果蔬自产自销逐渐转为生产、流通、销售一条龙作业。在信用社的扶持下,李军的生意已经做到了第10个年头。今年3月份,他又在招贤信用社贷款30万元,授信期限为2年,而这一笔贷款,正是尉伟负责办理的。

    “你看,这一片的大棚,都是我的。”李军豪气地挥着手,囊括了我们眼前四五个蔬菜种植大棚。“远处的也都是合作社里的,所有这些大棚,尉主任都进过。”

    尉伟优秀的专业技能使他迅速脱颖而出。他被莒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单连涛发现,并推荐给了业务发展部经理赵旭霞。2010年,在赵旭霞的坚持下,年轻的尉伟进入了该联社贷款产品的创新开发团队,跟随赵旭霞优化设计该联社的果蔬仓储联保贷款产品。

    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尉伟在团队中迅速发挥作用。他在团队中提出很多好的建议和创新设想。团队的合作使尉伟充满干劲,他接连跑遍了贷款产品涉及的各个客户群体,听取客户的意见,优化调整设计。

    经过多日的摸索实践,尉伟和他的同事们创新提出,让恒温库产权人作为联保组织的总负责人,负责对联保组织内的每个业户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参与联保的业户承担连带担保责任,统一监控业户的贷款使用。贷款通过大联保体、联保小组的组建有效分解了客户信用风险。通过追加恒温库产权人做连带保证人并由其监控贷款资金使用,提高了贷款管理效率,有效降低了信贷风险。经过团队优化的业务品种,推出后广受好评。

    “尉伟的勤奋刻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赵旭霞说,“他平时话不多,但他提出的设想往往很实用。”


记者手记:

美丽在心中

    我们在办公室里足足等了近一个小时,才等到匆匆赶来的尉伟,虽然早就知道记者到访的时间,可为农户办贷款的事,他一点没耽误。

    刚见到他时,这个30出头的山东汉子明显有些拘束,他坐在椅子上,坐姿看起来端正得像个学生。他不停地主动给我们倒水,尽职尽责,即便杯子里水还很多,也一定要添上一点。

    寒暄几句之后,我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极大的好奇:这是一个看起来腼腆含蓄的人,话也并不太多。而信贷员由于工作,需要长期与客户打交道,大多都磨练出热情外向的性格。这个含蓄内敛的信贷员,这些年来究竟是怎么让客户敞开心扉,怎么对外开展业务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仔细地观察他。

    尉伟说话习惯性地带着笑,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朴实的笑容,和你能在大多数农民脸上看到的笑容一模一样。

    他的说话也慢半拍,好像总需要再确定一下,一个词、一句话都细细斟酌,不轻易开口。他的话并不多,对记者而言,遇到一个腼腆含蓄的采访对象,特别考验智慧和耐心。

    然而当话题转向工作,尉伟身上的光芒仿佛一瞬间迸发了出来。

    他改变了坐姿,身体放松,腰杆却挺得笔直,像是摆开了演讲的架势,整个人充满了蓬勃的力量。他的语速加快、声音笃定,多年工作的经验和技巧从他口中潺潺流出,熟练得像是背诵过千万遍,又自然得像从心底里生长出来一样。而这些变化,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聊兴正起,变得滔滔不绝。聊起工作时的尉伟给了我全新的感觉——他自信、稳重、拥有值得信赖的品质。我觉得,如果我是客户,我将愿意把申请书交付给他,而他一定会对这份信任负责到底。

    我和同事默契地互看一眼,我们确信找到了尉伟身上,那成为最美乡村信贷员的又一个闪光点。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