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8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迫不及待的力量

□ 林 海

  林心如因为《还珠格格》出名后,她在英国买了一本畅销书,刚翻了个开头,她就被吸引住了,但只看了三分之一,回国后因为事情多,书被放下了。这一放就是小半年,等到她再想起这本书时,找出来一翻开顿时傻了眼:书页上竟然一个字也没了,曾经引人入胜的爱情小说变成了一本只有封面的空白笔记本。

  她把这事当作谈资跟朋友们说起,大家也都把这事当个鬼故事来听。后来,她遇到了一个见识比较广的朋友,人家告诉她:那是一本限时阅读的书。林心如这才知道,在国外有这么一种书籍,采用特殊的油墨印刷,出售时用真空袋包装,一旦拆封,油墨就开始跟空气发生微妙的化学反应,如果3个月内不把书读完,字迹就会完全消失。这种书有个名字——迫不及待。

  林心如在那本书的封底发现了这么一行字:如果你还没有看完,不是书的错,因为它已经等了你3个月。她若有所思:20万字的一本书,摊到3个月,每天只需读2000 多字,按照正常的阅读速度,不过10分钟。可是,自己为什么会忙到每天连10分钟都抽不出来,真的那么忙吗?她冷静下来,开始远离浮躁的种种场景,审视声名与事业、人情与爱情。

  再次去英国时,她一口气买回了20本“迫不及待”书籍,每5本一组,一次拆开一组,逼着自己3个月内必须读完5本书。结果,原计划半个月看完的书,往往一个星期就看到了结尾;原计划一年的阅读量,5个月就全部读完。这些书中,有那么三四本是她觉得值得反复阅读的,于是她将常规版本书的再买回来,郑重其事地放进书柜,书柜就这样慢慢充实起来。

  书看得多了之后,林心如慢慢养成了书一到手就必须尽快看完的习惯。在国内买回普通印刷的新书,她也会抓紧时间看。一年之后盘点自己看过的书籍,她自己都不敢相信会有这么大的阅读量:6本全年杂志、4本金融类的书籍、1本哲学书、11本畅销小说以及3本人物传记。

  那种好书留着将来读的做法其实并不是在追求更高的品质,而是在冒很大的风险。一本书今天想着明天看,这个月想着下个月看,万一遇到什么突发状况,或就是永远都不能再看。不仅书有阅读期限,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又有哪样是不倒计时的呢?亲情、朋友、美丽的衣服、心中的梦想……其实都是有时限的。

  说起现在的生活,林心如说应该归功于她买的那本迫不及待书籍,它让自己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人这一辈子的点点滴滴,都是被限时的。它们不需要放到未来,而应该回归到当下,无论是想看的书、想做的事、想爱的人或是想尝试的新生活,迫不及待地去把它们实施在每一个今天,而不是留到那些不确定的明天。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