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诗性智慧
——刘国栋《心有阳光》序
申载春

    《心有阳光》作者刘国栋,中共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河南省辉县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任办公室主任。共有820余篇作品在《故事会》、《上海故事》、《故事林》、《故事家》、《百家故事》等报刊发表。曾获获《武汉晚报》举办的“中国下岗·再就业小说大赛”一等奖,中国故事期刊协会、故事中国网主办、新浪网读书频道协办的“2012年度中国最佳故事”情节奖等。

    本作品集共分为五辑:《带刺酸枣》、《爱情风铃》、《临街阳台》、《乡土炊烟》、《月光宝盒》,立意新颖、内容丰富、以小见大,仿佛一幅幅浮世绘,为我们展现着世相百态、爱恨情仇、人情冷暖。这本书是刘国栋这些年小小说、故事创作的结晶,也是一个精彩的展示。

    创新是文章的翅膀。失之无以灵动,难以行远。一个作家追求创新永远没有止境,永远值得我们为之叫好。国栋对艺术创新是动了一番脑筋下了一番功夫的,并取得了成功。如他的小小说《关于吕新萍同志的几点问题》,就是通过破坏某种文体的表现规范,大胆地进行创新和尝试,使文体与其所表现的内涵相互冲突而产生反讽。

    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国栋的作品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立足现实,截取我们日常生活中惯常的事件和细节,来表达作者对现实和人生的多方的思考:批判或赞美、讽刺或同情、反省或惩劝。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从个别发现一般,从表象发现本质,从共性发现规律,一叶知秋,片云知雨,沉淀发酵,提炼升华,形成自己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国栋不然,他尤善察别人之未识,见别人之未见,言别人之未言,有感而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如《耳病》通过李书记因下楼摔跤,耳朵戏剧性地时好时坏,分别表现出判若两人的不同嘴脸和做派,一针见血狠狠地批判了官僚主义。类似的作品还有不少,难能可贵的是,发出这种声音时,国栋并没有板起面孔,粗门大嗓,急赤白脸,而是和颜悦色,不急不慢,娓娓道来,让你在会心一笑中听得进去,看着舒服,似春风拂柳,如夜雨润花。

    刘国栋作品的社会学价值不可低估,因为他对现实的流向和社会问题独具慧眼。《恼人的卡》、《上岗通知》、《白条》、《廉洁装》等作品典型地折射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一个作家的艺术良知。国栋的作品对现实的触及不是坚硬的,而是温和而善意的。《背靠大树难乘凉》、《拉选票》等作品,无不显示出作家对现实高超的探究能力。

    文章是作者的影子。国栋这人“随心所欲不逾矩”,爱说笑话,爱开玩笑,尤善在艰难困苦时乐一乐,笑一笑。国栋还写了一些“故事新编”的作品,赋予每篇作品以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这些作品多取材于文学名著、史书记载,立意多在借古喻今,多是有感于现实社会中某种现象,很少陷入“小我”,无病呻吟,很少拘泥“小情”,无聊缠绵,直指现实中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引人共鸣,给人启迪。对古人、名人的形象,人们早已熟悉,并有同感,根据人们的这种认识,让古人名人来表演,借古人之口来评说,无论是《第109位梁山好汉》、《牛郎织女过鹊桥》,还是《林黛玉征婚》,又或是《孙悟空再闹天宫》等作品,虽然它们都或离奇或怪诞,现实生活中绝对不可能发生,但它们都来源于生活,从社会现象或老百姓的生活中提炼出来,将事件的成因与结果怪诞化,痛快淋漓地完成了对生活某一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改造,因此取得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