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商务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逐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相关问题发表谈话,谈话中有不少有价值的行业信息和政策信息,值得一读。故部分摘录,以飨读者。
在谈到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突出的问题时,这位负责人说,我国再生资源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基础相对薄弱。
再生资源在我国也是一个比较悠久的行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全国就已经建立了各级的物资再生利用,还有供销合作社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大批回收的公司和个体。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回收行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同时也出现了一批具有行业带动性和示范性的龙头企业。据有关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国内废旧商品的回收总量约1.6亿吨,回收的总值大概是5413亿元人民币,目前各类回收企业大概有10万多家,从业人员将近2000万人。2012年,废钢回收的大概是8400万吨,废纸浆占了纸浆总量的64%,也就是说纸浆总量的64%是来自于再生的纸浆。所以,再生资源已经成为我们工业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材料的来源。这一行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正在逐步地凸显。
当然,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再生资源行业一直没有被作为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产业来看待,应有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二是部分的品种和部分区域回收比较滞后。现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回收率比较高,因为它的价值量比较大。但是,像废玻璃、废节能灯等,由于价值相对较小,回收的状况不是特别理想。另外,从区域来看,广大的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县级城市,回收站点的覆盖率还相对比较低,有待进一步地提高。三是拆解的规范化程度不高。目前,除少数企业回收工艺和装备比较先进,环境保护设施比较完善之外,大多数的企业和个体户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缺乏标准化的作业流程和操作规范,操作工人缺乏技术培训等。
在谈到为完善我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体系和引导机制方面,商务部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时,这位负责人说,商务部作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的主管部门,近年来主要从建立工作机制、制定法规标准、构建回收网络、加强宣传引导等工作入手,不断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引导机制,在防止城乡环境污染、改善人居环境方面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建立了工作机制。2011年,商务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等部门,起草并推动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完整的先进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11 49号)出台,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2012年,经国务院同意,批准成立了由商务部牵头,22个单位组成的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制订法规标准。近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并发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发布了一批与再生资源回收相关的标准,法规和标准体系也初步建立起来,这也为回收体系的建设的制度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三是构建回收网络。截至去年年底,中央财政已经支持了75个城市新建或者是改扩建了51550个网点、341个分拣中心,还有63个集散市场。同时我们支持了123个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基地的建设。
在相关政策体系的支持和回收行业广大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再生回收行业在行业规模、回收体系、政策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这位负责人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回收模式不断创新。一批龙头企业依托或整合原有的网络,深入社区、学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成为回收体系的主力军;回收企业与生产企业积极对接,逐步探索和完善这种产业共生的模式;还有很多城市形成以回收站点为基础、分拣中心为依托、集散市场或者区域性的基地为核心,点面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的回收模式。二是行业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传统的再生资源的回收分拣和处理工艺都得到了迅速提升,一些处理加工技术和装备已经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比如说青岛新天地集团,他们不光进行废弃的电器电子产品的拆解,从中提取贵金属、塑料,同时,他们还自己研制这种分拣的装备,同样的效果,价格比从日本、德国进口的要便宜至少一半以上。所以,应当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再生资源回收的理念深入人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现在广大大学生、中小学生,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废物的回收利用、垃圾分类的意识。
在谈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时,这位负责人说,我国现在因为总体经济发展方式还是比较粗放,所以,对能源、原材料这些原生资源是有很强的依赖性。比如说我国经济总量现在是世界第二位,GDP占到世界10%左右,但是我们的能源消费却占到了世界的20%。其中像煤炭、钢铁的消费我们占到了全球的一半,水泥占了60%,石油占了11%,我国能源的消费总量和美国现在是大体相当,但是我们的GDP只有美国的40%。我们的GDP和日本是大体相当,但是我们的能源消费却是日本的近5倍。在一次能源消费当中,我们现在大概有12%是靠进口来支撑的,石油的对外依存度是55%,天然气依存度超过了16%,铁矿石是在60%左右。其他像煤炭,我们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国,但是现在也是净进口国。所以,原生资源这一块,应当说,我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再生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这位负责人指出,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使我们人类的活动要和自然能够和谐互动,要节约利用自然资源,积极保护生态,改变过去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回收利用再生资源,与使用原生资源相比,可以大幅度地节约水、电、煤、油、运力、原生矿产,同时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的意义。比如每回收利用一吨的废塑料,就可以获得0.85吨的塑料原料,这相当于节约了3吨石油。利用1吨废纸可以造纸0.8吨,所以,相当于节约了木材3立方米、电600千瓦时、标准煤是1.2吨、水100立方,同时减少水污染35%;利用废钢铁炼钢、废铜生产铜、废铝生产再生铝,资源节约的效益更为可观。
在谈到再生资源回收与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关系时,这位负责人说,再生资源回收和我们每一个人都密切相关。从个人来讲,参与再生资源的回收,可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从改善人居环境来讲,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可以创造美好家园。从改善民生的角度看,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也有利于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将近两千万从业者当中有相当比例的下岗工人、农民工。据测算,再生资源每增加1000亿元的产值,大概就可以安排就业50—100万人,所以,这个行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和扩大低收入人群的就业,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是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回收模式。一是自建网络模式;二是整合网络模式;三是两网合一模式;四是“三位一体”模式;五是产业共生模式;六是政府资助模式;七是全社会循环模式。他指出,目前,商务部正在推动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鼓励这些试点地区的企业自我整合,通过兼并重组,形成龙头企业,通过采取连锁经营等现代组织方式,以新建、改造、收购、租赁、加盟、合作不同的方式,来延伸产业链和服务链,从供应链角度整合提升整个回收的产业。当然我们也鼓励回收环节和利用环节的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