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7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难解的棉花“结”

□ 杜 芳 瞿长福

    7月底,最后一轮国家储备棉竞拍就要结束,8月份开始进入棉花收获季节。棉农盼着今年的棉花能有个好价钱,流通企业希望在竞争中收到更多的棉花,棉纺企业依旧纠结怎样平衡国内外较大的棉花差价。我国棉花市场是由棉农、收购商、中储棉公司和纺织企业等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他们均希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棉花种植:进入高成本时代

    河北成安县大堤西村总耕地面积8500亩,其中4000多亩都种棉花。6月麦收后,周围村镇的年轻劳动力已外出打工,而大堤西村的棉农依旧守在田间地头。

    大堤西村的棉农张义民在田里掐着早蕾,“这些早蕾形不成优质花,今天结俩,明天长三朵,所以天天都得来掐。不然后期一亩地能差500个棉铃,少收5斤籽棉。”

    整枝等棉田管理几乎贯穿了棉花的整个生长季,从4月底到11月,棉农几乎每天都要到地里劳作。棉花还是公认的“药罐子”,“工砣子”。盲蝽象、棉铃虫、红蜘蛛等病虫害多,七八天就要打一遍药,一旦治不及时就有减产风险。棉花收获时节,是棉农最忙的时候。一亩地需要25个工,即使一个年迈的雇工每天也要80元至100元的工钱,人工成本几乎占到了种棉成本的60%,是粮食用工成本的3倍至4倍。

    费工费时,加上劳动力成本上涨,许多棉农渐渐不愿意种棉了,原来和大堤西村类似的商城镇、长巷乡、辛义乡现在已经基本上不种棉花,而改种了粮食等作物。张义民说,“种粮食全程机械化,省时省力,农闲时还能出去打工,而且近年来国家对粮食补贴提高,农村棉改粮的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国的棉花种植面积连年下滑,2007年种植面积8889万亩,今年下滑到6678万亩,除了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的省份已经没有了,与2008年相比,黄河流域棉花种植面积下降38%,总产下降36%,长江流域棉花种植面积下降24%,总产下降19%。

    临时收储:政策下的稳定市场

    2011年,国家正式实施了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由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负责敞开收储棉花。2011年中储棉以每吨19800元的价格收储全国40%的棉花,去年收储价格为每吨20400元,几乎90%的棉花由中储棉收储。

    今年中储棉的收购价格仍保持每吨20400元的价位,大幅高于国际市场的棉花价格。“棉花贸易很难做了,只能收购入储。”银华棉麻产业集团股份公司以棉花贸易为主,但现在他们已经连续几年将棉花卖给国家。本为托市救火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由于国际市场不景气连续施行下去,变得有些“常规化”。

    临时收储给棉农吃了定心丸,但实际中,棉农并没有能按收储价卖出棉花。“我们不能直接将棉花交给中储棉,中间还有棉花企业、棉贩子、轧花厂等环节。他们不可能按照参考价收购,一般每斤4.2元的参考价只能卖到3.8元至4元。”湖南省安乡县黄湖村村民孙波说。

    按照规定,中储棉只收购有400型设备企业的棉花,小商贩收上来的棉花还需交给这些企业。“大企业收购棉花的价格高,我们的收购价格就要低一些,日子不好过。”棉花收购商熊树安说。

    那么,是不是拥有400型设备的企业日子好一些,事实上也不是。“我们的加工能力是5000吨,因为收购量不足,去年只加工了2000吨皮棉,亏了几十万。”湖南恒生棉业总经理潘文清说。

    与产能相比,收购量不足是400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安乡县籽棉总产量大约在180万至220万担之间,折皮棉只有34000吨至40000吨。安乡县自产的籽棉还不够安乡已有9家400型企业消化。何况安乡目前还有200型企业近30家、皮辊棉加工企业60多家,总产能在15万吨皮棉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棉花收购企业出现了掺杂卖棉的现象。中储棉收购4级以上的棉花,但为了尽可能多交储,企业将收来的级别不等棉花掺起来,如将3级棉花和5级棉花掺杂,按照4级棉交储。

    内外差价:纺企承受压力加大

    临时收储政策直接影响到下游的纺织企业。“国内的棉花基本只能买中储棉的。虽然中储棉抛储价格每吨19000元比收储价便宜,但是仍然比国外每吨高出5000元左右。巨大差价让企业难以承受。”中国棉花协会秘书长高芳说。

    据了解,进口棉花需要配额,否则就要交纳滑准税,而且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拿到配额。

    “我国的棉纺织企业很大部分市场在国外,内外棉高差价让企业承受这么大的原料成本,怎么和国外企业竞争?纺织企业就怕高差价。”湖南银太纺织集团董事长黄维新说。银太纺织集团有自己的纺纱厂,但是近几年他们不得不去购买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的棉纱。“人家的棉纱12000元一吨,我们的棉花19000元一吨。棉纱进口不受限制,产业链条严重倒挂,直接冲击棉纺企业。”黄维新说。

    湖南一些小纺织厂依靠紧邻的广东市场“自救”。他们只能收到一些品质较差不能入储的棉花,但这种棉花可以纺成竹节纱做牛仔裤。多数小企业先做一部分样品到广东市场,卖得好,厂子马上加紧生产。他们往往反应灵敏,因此能坚强地存活。

    湖南华昌纺织集团因为依托合作社,企业产业链比较完整,利于消化某些环节的成本,另外,企业依靠做国际贸易,外棉内棉套期保值等方法来克服困难。

    资金问题是许多棉企头疼的问题。行业越困难银行越不支持。有些小纺织厂很难贷到款,有心升级设备却缺少资金。

    山东恒丰集团是在棉花市场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比较好的企业。他们避开纯棉制品,运用高科技研发出新型纤维。“现在新型纤维在市场很受欢迎,有些纤维表现出比棉花更为优越的性能。”恒丰企业负责人说,现在恒丰只有20%至30%用棉量,而且大多是品种好的澳棉,棉制品主要面向附加值高的高端市场。

    我国每年约有5000多万农村劳动力直接参与棉花生产。我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我国的棉花产业对国内国际都是一个沉甸甸的产业,需要更多的支持,更细化的措施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

    (摘编自《经济日报》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