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重庆市石柱县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何泽奉谈起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产业助农增收的事滔滔不绝。
今年46岁的何泽奉,在上世纪90年代和当地几个青年小伙子一起到石柱县从事木材贩运,2005年3月,他在石柱县大歇镇黄山村组建成立了石柱县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2800万元,成为县供销合作社参股的合作社之一。目前入社农户已发展到2600余户,带动石柱县24个乡镇48个村96个组3.2万户农民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年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全程跟踪服务
解除后顾之忧
黄山村是个十分贫困的山村,村民一开始都不愿相信种植这“苦疙瘩”样的中药材能挣钱,不积极配合。“刚开始时最艰难的就是,当地的农民不信任你。”何泽奉说。为了消除了农民种植中药材疑虑,提高农户的积极性,何泽奉依靠村组干部,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和了解种植中药材的优势、利益;同时,通过实行划片包干制,与中药材种植农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合同,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这样一来,农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也渐渐高涨。
在农民积极配合种植后,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为了保证中药材产量和质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我们为药农无偿提供种子、化肥、农药。”何泽奉说,专业合作社落实到每1500亩至少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服务,要求技术人员必须保证每月有22天到农户、到田间地头指导中药材管理。同时,我们认真开展技术培训,让农户找到致富的门路。
据了解,2012年合作社无偿提供种子款172.2万元,无偿供应化肥29万元、农药4.4万元。其中化肥的补助标准,按照200亩以上的示范片,每亩给农户补助200元的肥料款,直接将化肥运送到田边地角,发放到各家各户,100亩以上每亩补助150元,其他的每亩补助100元。
据悉,在石柱县供销合作社指导下,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大歇镇沙谷村黎红组百合生产基地,对50多户种植百合的村民代表,共60余人召开了百合新技术种植现场会。百合种植户按照规范化要求,全面开展种植。
充分让利农户
实现“双赢”目标
2006年,何泽奉转变了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式,制定了“让利于农民,稳定基地发展,以量大取胜”的经营思路,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实行“粮+药”、“林+药”等种植模式,以涪陵太极集团为依托,签订产品购销合同,产品实行包销。
据悉,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农民种植中药材比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收入翻了3倍。这几年来,累计实现中药材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2万吨,农户销售收入6200万元,利润1600万元,社员累计返利500万元。
何泽奉说,专业合作社制定一次、二次返利政策,提高农民收入。以种植前胡为例,收购价每斤1.50元,凡收购完一户的前胡后,就按收购数量每斤返利0.5元,专业合作社销售完毕后,凡落实下一年种植面积后的农户,再按收购数量每斤返利0.5元。其中,南宾镇沙谷村农民种植前胡以及套种的玉米等作物,每亩产值可实现5500元以上,比种植其他作物增加收入3500元以上。全村1062亩前胡,可实现总产量1000吨以上,可实现总产值500万元以上,为农增收350万元以上,全村90%以上的农户通过种植前胡可实现万元增收目标。
前胡种植户老张向记者介绍,他家采取前胡套种玉米的技术获得丰收,2亩前胡才卖了1亩就收入5000多元,由于拉开了玉米的间距,再加上今年的天气凑合,他家的玉米不减产,仅仅套种2亩前胡,就可增收1万多元。
思路决定出路
发展前景看好
据记者了解,涪陵太极集团已将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基地纳入太极集团的主要生产基地。何泽奉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以茯苓、百合、前胡、紫菀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产业。
何泽奉说,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明确产、销双方权、责、利关系,全面实行“订单种植”,走“规模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企业化经营”的路子,全程技术跟踪服务,保证将中药材产品收完收尽;要继续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实现中药材在地面积1.2万亩,产量达到1万吨,产值突破3800万元。合作社计划到2015年实现中药材在地面积5万亩,产量达到5万吨,产值突破3亿元大关。
据悉,2013年,该合作社要重点打造南宾、三河、大歇、临溪等10个乡镇20个村的发展。打造以前胡为主的专业村3个,500亩以上示范片2个、茯苓示范村2个、百合示范村1个。
何泽奉说:“做企业,首先要求实,要诚心做事,务实发展,农户信任专业合作社是我最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