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皮石斛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但提起雁荡山,大家就不会陌生了。雁荡山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去过雁荡山的人应该记得,雁荡山灵岩风景区内有个表演节目叫做飞渡,表演者穿梭于相隔约250米的高270米的天柱峰与高260米的展旗峰之间,被游客称为“世界上最高的空中舞台”。其实,这种表演方式是从当地药农采药演变而来的,铁皮石斛就是药材中的一种。由于铁皮石斛这类药材一般长在悬崖绝壁上,采药人只能身系绳索在峭壁间攀援采挖,飞渡表演由此而来。这项表演为提高雁荡山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作出了卓越贡献,铁皮石斛产业也使雁荡山周边乡镇居民走上致富之路。
不忘根本
投身石斛种植产业
铁皮石斛是我国珍贵的药材,国际药用植物界称其为“药界大熊猫”、“植物软黄金”。由于生长条件十分苛刻,野生铁皮石斛产量极为稀少,加上民间长期过度采挖,野生资源濒临绝种。1987年,铁皮石斛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
为了使铁皮石斛这一珍贵药材能得到永续利用,一批石斛专家和从业人员开始了人工规模化种植的探索实践。浙江乐清市雁吹雪铁皮石斛有限公司就是进行铁皮石斛人工种植探索的先驱企业。公司位于有“中国铁皮石斛之乡”美誉的乐清市大荆镇双峰平园村,有着悠久的石斛加工历史。公司董事长张征出生在有“石斛专业村”之称的平园村,家族与石斛颇有渊源。1996年张征从华北工学院毕业后进入温州一家国营企业工作,1999年企业倒闭后便回家从事石斛销售。别人做销售一般只想着把手里的产品卖出去,可是张征想得远不止这么简单。随着对行业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他发现,野生的铁皮石斛产量越来越少,销售做得再好源头上没有产品产业也终将没落。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神奇而珍贵的药材,张征毅然放弃了相对简单的销售工作,全新投入到铁皮石斛的人工种植研究上,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创业。
攻坚克难
“唯正久远”打造过硬品质
创业路上注定充满了艰辛,张征沮丧过、无奈过,但没有放弃过。在没有人才、没有资金、没有技术的情况下,张征四处寻访专家,拜师学艺,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摸索出了一套人工组培技术和大田规模化技术。2003年1月张征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年产苗6000万株的组培实验室、自有种植面积320亩、参股种植500亩的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产品先后获得GAP认证、有机认证、ISO认证等,公司被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企业、乐清市农业龙头企业、温州市农业骨干企业等。
谈到成功的经验,张征只说了简单的四个字:“唯正久远。”公司从创办之初,始终坚守“唯正久远”的种植和经营理念,以“中医不因中药废”在石斛领域的实践为己任,以种植让百姓信得过的品质石斛为目标,以先进的组培和仿野生种植技术为依托,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在种源选择上,张征坚持选用浙江本地种源特别是雁荡山野生种源进行组培,从源头上保证石斛品质的纯正;在种植管理上,不施肥,不打药,无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基本不人为干涉,尽量让石斛在自然状态下生长,充分积累有效成分,不断提升内在品质。经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连年跟踪检测,公司种植的铁皮石斛达到野生水平,农残为零。
追求进步
发展的脚步永不停下
随着铁皮石斛种植技术的成熟推广和农业扶持政策的引导推动,铁皮石斛种植面积大幅度提升。乐清全市铁皮石斛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300亩,迅速增长到2013年的4200多亩,年平均增长率200%,并有继续扩大趋势。但从铁皮石斛深加工和品牌营销看,乐清至今还没有一家在国内省内叫得响的企业,这与乐清“中国铁皮石斛之乡”的称呼极不相称。张征认为,推动铁皮石斛行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已势在必行。于是,张征带领雁吹雪公司开始了新的征程。在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公司进入铁皮石斛深加工领域。近日,公司成功收购杭州的一家药品和保健品生产企业,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开工生产“雁吹雪”牌铁皮枫斗晶、丸剂等深加工产品,目前所有的收购程序均已结束。张征表示,之所以选择收购杭州企业,是因为考虑到杭州为铁皮石斛学术研究和应用技术院校的聚集地,能保障其今后在开发酒、饮料、含片、粉剂等铁皮石斛深加工产品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为了保证技术到位,公司建立研发中心,与浙江大学、香港大学等国内多家大专院校合作,研发石斛深加工产品,储存产业化技术和专业人才,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目前,公司大田可以采摘的产量达20吨,销售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香港地区的市场也正在拓展中。张征表示,他有信心让铁皮石斛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受益于这一神奇的自然宝藏,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宝贵价值。
(张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