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7月2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分到合的美丽蜕变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探索基层组织创新发展新模式
□ 本报记者 任长宾

  近年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坚持便民为民的服务理念,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平价商店,用最优质的商品、最优惠的价格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树立了供销合作社良好的社会形象。在开展服务的同时,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结合全省基层社的实际情况,围绕基层社的组织创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如加强县社主导、统筹作用而组建的紧密型“一县一社”模式;像整合资源、依托较强基层社组建“中心社”模式。这些不同的新模式,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立足当地基层社发展实际,整合资源,重新规划,形成合力。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基层组织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底,全省系统实施“一县一社”管理模式的有20个,组建基层中心社的有80个,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240家,基层社乡镇覆盖率为91.08%,全省基层社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8226个。

  近日,记者在广东白云区、台山、英德等地采访时,就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社整合重组后的影响力。

  “一县一社” 县基一体

  由于历史的原因,1992年广东省725个基层社下放到乡镇管理。但实际是乡镇不会管、不想管,县社则管不了,基层社处于“上不到天、下不着地”的状况,导致基层社资产流失、业务萎缩。截至2012年底,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已理顺管理体制,收回基层社578个,占下放基层社总数的80%。

  据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副主任牛宝俊介绍,为了扭转基层社实力不强、资源分散、业务单一的现状,广东省社提出构建紧密型“一县一社”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现有制度框架为基础,充分发挥县社的指导、监督、服务职能,完善县社对基层社的人、财、物的统筹,如县社对基层社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把关、基层社处置社有资产实行报批制度等。

  广州市白云区供销合作社原有11个基层社,各个基层社物业在地理位置上有差异,业务发展也不平衡,各个基层社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针对这种情况,2008年白云区社决定实施“一区一社”的管理模式。

  白云区供销总公司总经理助理卢穗瑜向记者介绍,组建“一区一社”首先是确定“社企分开”的原则,由原来区供销合作社与供销公司的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转变为区社按事业单位编制,履行服务“三农”及相关的指导、协调监督的职责,区供销总公司作为区联社的经营实体,负责将分属各基层社及所属人员、资产、债权债务、业务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基层社仅保留牌子,不再开展经营活动。原基层社的正副主任原则上担任部门正副经理,职工身份转换为公司员工,并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定岗到总公司各部门。

  在机构设置上,卢穗瑜说:“总公司班子成员仍由联社主任、副主任兼任,总公司经理办公会议是日常决策机构,区供销总公司全面承担区系统业务经营的职责,采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资产经营部、业务拓展部、社区服务部、社会事务部等8个部门。社会事务部经理沈国英、社区服务部黄培初原先都是基层社的主任,改革之后,现分别担任部门经理。”

  白云区供销合作社通过实施“一区一社”模式,打破了原来各个基层社分散经营、职能重叠、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基层社由原来的分散横向管理转变为纵向集中管理,强化了各基层社的资产、业务、网点资源的联合发展,有效增强了区联社的统筹能力,从而发展目标更明确,措施更有针对性,形成了更强大的发展合力。

  清远市清新区供销合作社也一直在探索“一县一社”的管理模式。据清新区供销合作社主任张志文介绍,改革之前,区供销合作社职工队伍臃肿,人浮于事,经营资金严重不足,经营业务连年亏损,已接近资不抵债的状况。从1996年开始搞试点到2001年,共完成了全县21个基层社的改革任务。

  张志文说,清新区“一县一社”的管理模式是将全区原来21个独立核算的亏损基层社实施破产或转制,成立新的清新区基层供销合作社,变二级理事会为一级理事会,并重新组建了20个基层分社。现区基层社主任由区社一名副主任兼任,办公地点设在清新区社,并在各乡镇设立基层分社,县社对各基层社实行人事、经营、财务直接管理,基层分社的经营人员全部由县社聘任,每个分社聘任1-2名责任人。基层分社实行承包责任制,由县社“四定”,即定利润上缴、定费用开支、定工资标准、定奖罚措施。分社责任人缴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按合同每月交纳承包款,实行自负盈亏、费用自理。

  对于实施“一县一社”后的成效,张志文说:“一县一社”的好处是能集中全系统的有效资产和资金,构建起了新型经营服务网络,大力发展为农服务项目。到2012年底,全系统共有经营网点358个,连续13年实现年年增盈的局面。

  “一县一社”管理模式是供销合作社组织结构上的一次变革,其优势在于集中了县、基供销合作社的人力、物力、财力,凝聚力量实现规模经营。对此,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合作指导处处长程朝广认为:“一县一社模式把县社和基层社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实行一级所有、两级管理、分级经营、统分一体,既调动了县社和基层社的积极性,又克服了单个基层社自主经营的局限性。”

  台山市供销合作社也是实行“一县一社”的典型。据台山市供销合作社主任梁永波介绍,由于历史的原因,台山市社曾经面临破产的困境。在经过改革之后,尤其是实行“一县一社”的管理,对全系统的人、财、物进行统筹整合、集中管理和利用,有效地使社有资产保值增值,激发了基层组织的发展潜力。

  梁永波说,“在人事管理上,县社加强对基层社的把控,县社有直接招调选任基层社工作人员的权力。由于工作的需要,市社先后自主提拔了5名基层社主任,调整了10个基层单位的领导班子,免去不称职的基层社领导干部4名。”

  “在经营业务上,各基层社的经营业务由市社统筹安排,业务方面的事项需要向市社相关股室递交申请,由市社统一批准,决策权、管理权都在市社,基层社只负责实施。像财务方面,规定基层社2000元以上的开支,必须报市社审批。”梁永波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