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人
山东省微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微山岛信用社全体员工
追梦感言
让岛上的居民享受最完善的金融服务,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扎根基层,默默奉献。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驻守在条件艰苦的小岛,从不以吃苦为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岛上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责任”是他们心中最重的事。
他们,就是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信用社集体里的11名员工。
信用社的“顶梁柱”
不起眼的灰色小楼,被潮气侵蚀得斑驳的墙面,办公室的门上挂着传统的挂锁,吊扇和白炽灯管挂在天花板上,构成了微山岛信用社给人的第一印象。
“别看工作条件简朴,这小楼可是咱岛上的‘金融中心’呢。”信用社主任郑济令指着自己办公室青灰色的水泥地面打趣道。
面积9.6平方公里的微山岛上有14个自然村,微山岛信用社是岛上唯一一家经营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郑济令肩负着信用社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重任,是这家信用社的“顶梁柱”。
这位信用社的“顶梁柱”,在生活中却有着太多的遗憾。父亲去世,母亲身体残疾,他却不能守在家人身边,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家里更多靠侄子照料。
一谈到家人,郑济令满是愧疚,可说起工作来,却是滔滔不绝。
“今年我们的存款余额破亿,贷款余额4000多万。”说起业绩,郑济令显得很自豪。“我们为岛上居民提供所有的金融业务,主要支持渔业和种养业。”
殷昭善就是在微山岛信用社支持下生意越做越大的养殖大户。最近他对岛上的旅游动向格外关注。因为有信用社提供的信贷资金,原本只是养殖螃蟹的他,将业务领域扩展到了土特产商店和餐饮服务上。“今年从农信社贷了50万元。”他指着一艘船告诉记者,“这是我刚买的船,有了农信社的贷款,我想做水上运输生意。”
心系集体 执着留守的年轻人
“我不能走。”
说起留在信用社的原因,24岁的柜员刘政笑了起来。“信用社要守库,我走了没办法排班。”
这个朴实的理由,让刘政这位生长在城镇的小伙子在岛上扎扎实实工作了6年。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运送资金不方便,农信社在岛上设了金库。守库不能少于两个人,信用社的4个男人就肩负起了轮流守库的重任。
“白天上班,晚上守库。”刘政说,“一晚上不能睡,是要求,也是责任。”岛上的夜晚并不宁静,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绷紧守库人的神经。“2个人结伴也会有点怕,”他做了一个握枪的动作,哈哈一笑,“这样能踏实点。”
“守完库,第二天继续上班。”刘政坐直了身子,“守库时候不能睡,上班时候不能错。”
“工作6年,他在岛上守了5个春节。”郑济令说,“女朋友都谈‘丢’了。”
说到谈“丢”的女朋友,刘政忙解释说:“农信社的工作忙,可能是我没有太多时间陪她。”
风雨同舟 她看着信用社“成长”
殷月敏并不记得自己获得“山东省金融系统劳动模范”称号的具体时间。
对她来说,记得最深的应该是在岛上工作的这28年,看着微山岛信用社由小到大,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变化。
“以前6点半就要上班,上班时还没电。”殷月敏做了个扇扇子的动作,“那时候热啊,电风扇都没有。”
“那时候都是用算盘,上班第一件事是烧水。”殷月敏印象深刻,“我们上班要跟着村民的时间,他们一大早就出门,我们就要早早开门营业,要不客户拿不着钱。晚上要等他们干完活回来才能下班。”
为了工作,她把家安在了岛上,丈夫也放弃了调到镇上教书的机会,默默做她的坚实后盾。
“在岛上工作,最亏欠的就是孩子。”殷月敏的声音有点沉,“没带他出去玩过,也没太多时间陪孩子。”就是在哺乳期,也因为工作繁忙,中午没办法回家。“家就在那,特别近。”她伸手向不远处指了指。
这些年对殷月敏而言,孩子长大了,信用社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多了,业务也越做越好,工作时间也有了调整。”殷月敏脸上带着笑,“变化谁都能看出来。”
暮色四合中,我们结束了行程,回镇子的摆渡船听说我们来采访微山岛信用社,坚持不收船费。“我们能有现在的规模,这些年多亏了信用社。”船主人告诉我们,“信用社的小娃娃们每周回家,也让他们免费坐,还想多捎他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