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转型中的中国 准备好了吗?
2013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热点集锦
□ 本报记者 崔向辉 师 容

话题访谈对话现场。
嘉宾发言引起了参会代表的思考。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供销合作行业分会秘书长崔向辉与三门峡天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军谋对会议议题进行探讨交流后合影留念。

 

  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市场化的深入,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都在结构和运作上出现了新的特点。当前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亟须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放慢脚步,调整结构,在兼顾经济增长的同时,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2013APEC工商领导人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相关官员、实业人士对中国进入转型期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如何在平稳发展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改革等问题提出见解,把脉中国经济,助力时代进步!转型中的中国,该以什么样的姿态面对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贸促会供销分会组织企业出席APEC论坛

  本报讯 7月13日,2013APEC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北京金隅喜来登酒店开幕,本次论坛以“转型中的中国:新领袖,新愿景”为主题,着重探讨亚太经济合作以及中国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供销合作行业分会会长查迎新、秘书长崔向辉代表供销分会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供销合作行业分会、中国国际商会供销合作行业商会成立于1996年3月,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直属事业单位,同时也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分支机构,是中国国际商会在供销合作系统唯一的全国性组织,旨在推动和促进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合作。供销分会此次组织企业代表出席APEC论坛,为企业了解和参与中国经济发展搭建了交流平台,受到了企业好评。

  本次论坛上,多位经济学家、相关官员、实业人士都对我国经济增速的起伏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应对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代表们普遍认为,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目前,结构失衡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双轨”经济、产能过剩、金融改革等问题急待解决。

  对话中国经济,代表达成共识,稳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应靠调结构、转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兼顾经济增长同时,更应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解决方案须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可持续发展、金融改革、观念更新等多方面入手,注重实体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

  此外,商业世界的互联网时代话题在本次论坛也备受关注,在互联网彻底改变商业世界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四大趋势之一,受到各个行业高度重视。据了解,今年5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中信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就在供销社系统内推动电子商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形成了逐步推进全国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意见。

  此外,论坛还介绍了即将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2013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相关安排。


 热点1:创新性增长

制度创新优于技术创新

  核心:从增长速度到增长质量

  关键词:制度创新  技术创新    

  创新来自需求,中国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经历了快速增长期,开启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创新性增长也成为经久不息的话题。而当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时,创新性增长的核心已从增长速度转变到增长质量。

  创新是创造性力量,也是破坏性力量,可以建构,也可以解构,创新充满激情,同时也面临阻力。目前中国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利益集团的抗拒,同时一些怀有自己“中国梦”的改革激情派在迫切争取创新机会,但因缺乏积极的创新制度,而显得动力不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创新的动力与源泉来自制度的创新,创造制度环境比创新本身更重要,制度创新更要优于技术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权力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三个“平等”理念,这为中国改革提供了思想指导。制度创新的核心必然是“平等”,实现平等创新点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共同努力,自上而下的政府要下放权力,自下而上的市场要找到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化道路。

  如今中国经济走过劳动力红利的主要时期,即将进入创新的爆发期,拥有创新的肥沃土壤,具有成为世界主要技术创新力量的潜力。与此同时,中国需要从教育系统、法律系统、金融系统、文化系统、信息开放、价值体系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提升,避免“急功近利”型创新,要从整体社会协调发展角度建立持续的创新机制,为中小企业成为创新主体进行合理的制度安排,在创新投入、技术路线、人才培养、环境建设等方面打造技术创新的“生态图”。

案 例:

制度创新 硅谷经验值得借鉴

  在美国硅谷,中小企业能够成为创新的主体,在于他们的体制构架、中介结构、风险投资等都有良好、系统的制度安排。例如,在研究型大学周边建设创新基地,有效搭建产学研的桥梁是很多国家通用的做法。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的主要工作,不是出来开公司,而是把有创意的学子的创意拿出来,指导他们修改、提高、完善,变成商业计划书,然后推荐给风投公司。

  风投公司拿到商业书后,并不急于投资,而是拿到会计公司、公关公司、律师公司等相关机构通过分析完善来降低风险。律师公司从法律角度降低风险、公关公司从利益角度降低风险、技术公司从技术角度降低风险,经过这种专业团队组合的降低风险,分摊了风险。

  当然,这还没有结束,风投公司对商业计划书做完风险评估后,还会继续做投资分析。如这种项目投资10个会有几个能够成功,一般情况下,成功几率大的项目,风投公司会放弃,或者建议设计方自己找银行投资。风投公司更倾向于选择成功几率只有1%-2%的项目,这是风投公司的职责与使命,因为风投背后是一批喜欢创新、爱冒风险的股民。

  在这样的一种创新的制度安排下,硅谷的中小企业可以承受高投入和高风险,也就有机会成为了创新的主体。

  当然这种制度创新具有不同内容的制度安排。如风投制度安排,通常风投公司会采用有限合伙制度,风投负责人在一个项目中将承担无限责任。例如一个项目总体(包括有形资金与无形技术)投资需要2500万元,有人投资了700万元,技术方算投资300万元,这就有了1000万元的融资,同时还需要借回1500万元才能把这个商业计划经营起来,这1500万元由风投人负责。这样的组合在开展经营的时候,风投人就会非常认真负责,因为商业计划书实现后,风投人会享有30%股份,以及30%利润的回报;但是如果亏损失败,投资人只负责700万元,风投人借的1500万元全部由风投人承担,其个人要负无限连带责任,有可能导致倾家荡产。前面有利润的吸引,30%股权的实现,后面还有一只狼追着,这就是风投制度的创新,所以风投人只要进入项目就会竭尽所能把项目做好。

  而中介机构是合伙制,因为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无限清偿责任,因此合伙制要求合伙人对共同利益进行高度的互相监督,用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高山,中间是一条小路,只能规规矩矩走中间这条小路,这就是合伙制决定的,所以中介机构要尽职尽责地完成别人交给他的任务。

  硅谷这种创投及中介机构的制度安排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创新制度。在中国,经济发展需要中小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然而在中国目前经济结构下,中小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并不成立,除非制度创新能够跟得上。创新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而中国中小企业的特点是,本钱少、力量薄弱、科技人员少,很难承担高投入、高风险。因此,把中小企业变成创新主体,需要在制度安排上下苦功夫,而不是关注审批高科技企业,审批一个地方如何成为高科技创新区的问题。

  合理的制度安排可以成为制度创新的温床,而中国需要的正是这种制度创新。


热点2:经济改革

舍得短痛 求得发展

  核心:实业是经济变革新引擎

  关键词: 金融创新 实体经济 股市、绿色GDP  包容性发展 

  转型中的中国,金融、股市、实体等问题都在挑战7%的底线。表现最直接的是股市,美国股市最近连创新高,而中国股市仍在2000点徘徊,美国经济增速不过1%-2%,而中国经济增速还在7%以上。中国股市与美国股市的背道而驰,应该引起思考:中国股市是不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准确图像?为什么中国的经济活力来自中小企业,而中国的股市中上市企业多为大型企业,包括金融公司?此外,中国企业是把企业最大精力花在盈利方面,还是产能和规模上?

  转变增长方式是实现稳增长的根本途径,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克强经济学”给予了众多的猜想,有人认为“克强经济学”的内涵就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有的人认为,中国经济仍有成长的一面,结构调整不是一味竞速就能调整的,中国经济并不缺少增长点,中国需要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过程中闯过经济难关。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我国的上市公司中,金融企业的盈利占到了全国2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近50%。这个高比例数字显示了我国经济中虚拟经济很高,这种过度的金融化吞噬着经济的成果,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未来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应回归实业。金融的改革对实体经济而言是一个增长点,需要加快财税、价格、金融体制的改革,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及社会氛围,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实业的信心和动力。

  面对中国经济难题,同样需要重新定义中国经济指数,刺破经济泡沫,追求绿色GDP,要思考的是GDP的增长在多大程度上带动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转型升级是把双刃剑,机会大大增加的同时会带来短期阵痛,制造行业的转型、土地财权等问题将会受到改革的冲击,改革必然是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垄断不可能长久,转型中的中国,需要包容性发展,大企业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热点3:可持续发展

不是口号,是商业模式的一部分

  核心:绿色商业意识

  关键词:环保 可持续发展 

  如今,提起“化工企业”,人们总是忍不住“骂声一片”,而对于企业来说,自己的“绿色账本”也从不会轻易让外人翻看。欣慰的是,今天,人们的绿色意识正在广泛兴起,环保也已成为转型中的中国是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性指标。

  有人认为,企业建设绿色工厂,将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拜耳、巴斯夫、先正达是著名的国际化工企业,业务范围广及全球,在中国农资界,这些企业占据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远大空调是中国知名的制造企业,其经济效益长据制造业之首,究其原因,其绿色技术、环保追求为企业赢得了出色的综合竞争力。这些企业都在可持续发展上具有其短、中、长期战略规划,从长远来看,其业绩的增长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密切相关。

  转型中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大课题。未来,智慧地球中的绿色中国,绿色工厂是唯一的选择,环保必定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七寸”。这也对企业提出挑战,企业与其在绿色监管中被倒逼发展,不如主动将绿色发展纳入规划,将服务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使命,以此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热点4:大数据时代

商业世界变化无限

  核心:互联网彻底改变了全球商业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平等竞争    

  商业世界的互联网时代,世界的变化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无限机遇。如人们已经非常熟知的“乐视网”,其最初的主要业务是海量购买影视剧正版版权,而后出资拍片,最近新推出“乐视TV”,成为互联网内创新的领头羊。如此乐此不疲的营销创新也以“跨界逆袭”的方式印证着互联网的无限商机。

  互联网的资源整合作用,使得信息能够以更多的方式存在,而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也在改变着商业世界的商业模式及营业模式。商业世界的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思维,一切需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大众市场变成小众市场甚至分众市场,这个为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企业在互联网世界里,只要知道自己的用户在哪里,具有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优势,就有机会抢到“逆袭屌丝”的风头。

  未来的互联网产业,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视频媒体四大领域将“风云突变”,甚至会取代现在的互联网模式,跨界整合已成应变之道。传统商业在大数据时代,应该以更加开放、融合的心态拥抱互联网,传统的渠道不一定都会被取代或消失,未来的渠道还可以从服务角度提升更多的增值空间,在此,苏宁是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一个可借鉴案例。

  当然,互联网世界,信息透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庞杂的烦恼。未来互联网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上,如何让人们更好地对信息进行摄取和使用,是其主要的攻关方向。总之,变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方兴未艾的互联网世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案 例:

苏宁模式: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

  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遇到阻力,就如同互联网对商业模式的改变,冲击着传统商业的既得利益,也考验着传统企业的心态,很多传统商业的人在互联网面前抱着“不触网可能是等死、触网可能是找死”的心态在观望中挣扎,是拒绝,还是融合?

  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苏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作为中国商业企业领先者之一,苏宁是在做传统家电渠道商业模式发展起来的。随着互联网技术、智能终端等信息科技的蓬勃发展和快速应用,苏宁集团加快转型升级,创办了苏宁易购这一综合网上购物平台,经营商品涵盖传统家电、消费电子、百货、日用品、图书、虚拟产品等综合品类,线下实体门店1700多家,线上苏宁易购位居国内B2C前三。

  更值得关注的是,苏宁家电门店中,敢于把传统的渠道价格降到和电商的价格一样,这是一种敢于自我革新的创变。相比于其他家电的体验店,苏宁的体验店有了更多的功能和优势。

  在苏宁的变革背后,可以看到的是电商时代的崛起。互联网时代中的商业企业,与其拒绝互联网,拒绝对自身既得利益的改变,还不如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拥抱它、融合它,通过创新,使自己凤凰涅槃!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