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权威渠道获悉,2013/2014年度仍将继续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而最新的棉花分级标准也将随之实施,预计新修订的国标最晚7月底8月初出台。分析人士指出,新国标将与国际棉花分级标准全面接轨,为国内棉花交易市场化的重要标志。
与国际接轨
为完善国家棉花质量保障体系,促进棉花分级标准与国际接轨,9月1日将实施新修订的GB1103-2012国家新标。新国标最晚将于7月底8月初由国家标准委发布。据悉,新修订的国际标准与原标准相比涉及改动内容21项,其中废除品级、推行颜色级是标准的核心内容。
另外,为配合棉花国家标准的修订,定于9月1日开始实施2013/2014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的方案也面临修正。国家要重新确定棉花收储的标准级、收储范围以及标准级的收储价格。根据4月份出台的收储政策,2013/2014年度棉花临时收储价为:标准级即328(品级为三级,长度为28mm)皮棉到库价格为20400元/吨。执行新标准之后具体标准级、棉花量入储及级差都需要重新确定。
目前棉花贸易结价的主要指标——棉花品级由棉花的色泽特征、成熟程度和轧工质量进行综合判定。而本次标准改革品级指标的思路是对级指标进行分拆,代之以对棉花颜色进行HVI测试分级、马克隆值和轧工质量。
据介绍,新标采用“颜色级实物标准”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棉四种类型,共13个颜色级。
促企业技术提高
“棉花新标准改革有利于涉棉行业提高效益,有利于棉花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中国纤维检验局局长陆阳认为,新标准打破了传统的贸易规则,取消品级指标,引入全新的颜色级指标和其他质量指标,传统结价指标的权重发生了变化,需要建立新的颜色级指标的差价率,以及轧工质量、长度、长度整齐度、断裂比强度和马克隆值指标升贴水等。
陆阳进一步指出,长期以来形成的棉花品级检验传统与检验技术,对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有较大影响,观念的转变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推行棉花颜色分级体系的效果。
伴随新标准的分级变化,在中国使用40年的传统棉花贸易结算体系将走入历史。“这将对我国5000多个有资质的棉花加工企业、1000多家流通企业、1万多家纺织企业进行棉花贸易产生直接影响。”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是“根据三条件综合定品级”,而颜色级则是“以色分类、以泽定级”。整个产业上的所有棉花分级人员需要重新学习检验技术,纤维检验系、HVI检测仪器,以及检验规程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张 洁)
解析美棉分级的“核心秘密”
棉花分级办公室是美国农业部下属机构,是促进棉花营销服务的一部分,负责对美国生产的所有棉花进行手工及仪器的分级。棉花项目小组还负责制定棉花标准,提供农业部定期发布的最新棉花市场信息,通过调查研究,增强对棉花需求项目的监督。
棉花分级办公室的总部位于华盛顿特区,沿美国南部的海岸线分布着12个现场办公室。这12个现场棉花分级办公室中的每一个都负责为其各自的棉花种植区提供棉花分级服务。位于田纳西州孟菲斯的办公室不仅是一个现场分级办公室,还是一个现场作业基地。制定棉花标准、质量保证、市场信息发布、信息技术和行政管理等诸多职能,都是在孟菲斯完成的。实际上,棉花分级流程从棉花压成棉包的轧花厂作业时就开始了。每个棉包根据抽样都会产生一个永久棉包标签(pbi),然后样本被送到棉花分级办公室等待分级。样本经过调整相应的环境,在严格的21摄氏度和65%的相对湿度下开始进行分级检测。
在手工分级环节,检验人员将完成棉花的外观和外部性质的检测,确定棉包中的叶屑、含杂、含异物等情况;设备检测则会根据棉花品质进行纤维长度、色泽、马克隆值、亮度等指标进行量化分级,执行严格的标准化HVI程序,然后将检测数据返回轧花厂,并同时汇入美国农业部国家数据库系统。分布在美国各地的每个棉花分级办公室都会将各自的检测数据汇总至国家数据库主机联网,使纺织厂、棉商以及其他经美国农业部授权的机构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从孟菲斯的计算机数据库中,获得每一包美国棉花的品质分级检测数据。
美国特有的严格的棉花分级制度和标准体系,保证了每一包美国棉花从生产加工、仓库存储、物流乃至销售最终交付到用户手中,都具有一个完备的“身份证”,为产品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提供了可靠的品质参数,同时可以在生产销售全流程中进行追溯。
(席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