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登封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总额14.14亿元,占年度计划11亿元的128%,实现利润681万元,同比增长128%,占年度计划600万元的114%。数字是枯燥的,但这背后却是登封市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
借它山之石
抓供销事业崛起之机
2012年5月18日,吴建洪出任登封市社主任。作为供销合作社系统里的一员“新兵”,吴建洪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带领系统干部职工为底子薄、基础差的登封市供销合作社走上发展之路。
上任伊始,吴建洪就开始寻思登封市社发展的突破口。“要走出供销合作社目前的发展困境,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要打破资金瓶颈,拓宽融资渠道,做大、做强龙头项目,坚持以项目为引擎,增强发展后劲,提高创效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供销合作社经营活力和经济实力,早日重现昔日之辉煌。”
在位于登封市中心商贸区的中天广场项目工地现场,一片繁忙景象。项目负责人说:“登封市社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对该区域(1062亩)进行拆迁重建,建成城中商务核心区。”当看到眼前工程项目一切进展顺利时,吴建洪说:“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交易额40亿元,产生税金约6.9亿元,安排社会就业人员达3500人。其中市社也将实现年销售额20亿元,安排就业人员500多人。2013年,中天广场建设项目是我们整体工作的关键和重心,是进一步推进供销合作社发展的支撑点,是实现二次创业的突破口,更是市社系统实现三年规划目标,务求翻身的龙头项目。”
紧随社会前进脚步
筑供销事业发展之塔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当前外部经济环境长期低迷、经济可持续增长缺乏新动力的背景下,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之所在。登封市唐庄社区是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工程,搬迁力度大,涉及人口多,公共配套设施齐全,这对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的供销合作社来说,是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登封市社按照“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花、物往基层用、劲往基层使”的方针,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合作,积极投入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当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登封市社的多方努力下,一个个带有供销合作社统一标识的便民服务网点终于入驻到这里,不仅为这里的居民提供着便利服务,而且提升了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
为跟上发展的脚步,登封市卢店镇基层社还与开发商进行联合开发建设。目前,一排富有现代化气息的新型社区已经初具雏形,届时一二层的商铺归属于当地供销合作社。“结合登封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3年行动计划,我们首先突出新型农村社区超市建设,在全市44个新型农村社区布设了150个便民超市和60个再生资源回收点。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拓宽产业聚集园区超市建设,按照统一标准,力争在市产业聚集园区建设6个便民超市和6个再生资源回收点。”吴建洪表示。
强化社有资产管控
燃供销事业腾飞新希望
供销合作社作为一个老系统,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尽完善,有的基层社已经慢慢演变成了“收租院”,还有的债台高筑,步履艰难,出现了一大堆亟待解决的问题。
意识到情况的危险,登封市社领导班子就与干部职工约法三章:一是现有资产不能再有丁点儿损失;二是坚定维权,设法收回尚未完全流失的资产;三是看好家,护好院,严禁“蚀虫”蚕食。就这样,老供销推出新改革,新改革带来发展新希望,使传统优势不在的登封市社改革发展情况出现了转机。
社有资产是供销合作社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据地和源泉。为有效避免社有资产流失,登封市社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快速组建“登封市供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14个基层社和社属企业资产存在状况,经营运作状况,负债、效益状况及所属人员在岗待遇状况进行全面清查整合。
有了统一管理,现有社有资产的发展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在登封供销农贸市场,挂着“市场管理检查员”牌子的人员随处可见。这些检查员都是当地基层社的人员,主要是对商铺的卫生、经营资质、食品健康以及乱停乱放问题进行监督。以前,这里基本上属于“三不管”地带,现在,通过对原有市场的整合改造,市场的人气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商铺愿意入驻到这里,现在市场每年利润达70余万元。
回顾这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登封市社不仅引来了投入资金86亿元的项目,而且还依法解决了登封嵩山啤酒厂破产案件、唐庄供销合作社门面房等资产流失问题,确保了基层社资产效益最大化,老供销合作社实现了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