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三次台海危机等等重大外交事件来龙去脉的深度解读。作为历史的亲历者,基辛格博士还在书中记录了自己与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交往。
《论中国》用世界视角国际眼光,重新解读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凝结了基辛格博士的战略理论以及对中国问题数十年的研究成果,注定将成为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认识自己的一部重量级作品。
该书荣膺国家图书馆第八届“文津图书奖”。
精彩书评:
读基辛格《论中国》
□ 前香港总督 彭定康 译者 何 黎
过去50年间,在外交政策的形成方面影响最大者,莫过于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无论在朝还是在野,基辛格的身影无处不在,这当属明智。《大外交》(Diplomacy)一书出版至今,已近二十载。其中有一个观点:无论人类多么渴望国际合作,国家仍将是国际政治基石。在信奉这一观点的人心目中,基辛格这本研究外交的经典著作,堪称一部经久不衰的“圣经”。
如今,凭借《论中国》(On China)一书,基辛格将思想转向了另一个话题,在这个问题上,他有着独特的发言权。可以肯定,从上世纪起,出版商们就在巴望着这位大师能写一写这个当时已开始崛起、如今还在继续崛起的新兴大国,特别是考虑到基辛格的特殊身份——他帮助世界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论中国》一书的核心内容,讲述的是1972年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的中国之行,以及基辛格访问前所做的秘密准备。在书中,基辛格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简单回顾,剖析了会见过的几位领导人的性格,并详细描述了会面时的细节。基辛格总结了近年来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就民主价值观(或曰普世价值)与外交实务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些总体看法,并毫不出人意料地表示:他对美国与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合作的前景充满期待。
从很多方面来看,《论中国》是基辛格对其毕生追求的一些要务的辩解。尽管基辛格提到了美国对多元主义、民主和人权近乎宗教般的执着,但他同时辩称,这些合理关注不应妨碍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而在40年的时间里,与中国恢复邦交一直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此外,在谋求与中国恢复友好邦交的初始阶段,另一个额外好处(同时也的确是动机之一)就是:孤立苏联(Soviet Union)。近年来,在美国忙于处理各种国际事务之际,中国常常采取配合的姿态,比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相对于美国一些讨厌的欧洲盟友,中国反而显得“更加合作”。
基辛格在书中写道:“评判政治家,要看他们能否长期坚持其理念。”基辛格非常乐于提到一点:他很早就意识到一个繁荣、开放的中国对世界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