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档案是由文件资料转化而来的,文件资料是档案的前身,档案是文件的归宿。文书档案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内部管理、历史变迁的真实记录,是见证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既能指导现实工作又能为查考历史提供重要的凭据。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人员的历史责任。
领导重视是工作的前提
领导是否重视文书档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取决于档案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和重要地位。因此,要想使单位的文书档案工作有起色,首先要争取领导重视,档案工作人员还要注重完善自我,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发挥主观能动性,干出业绩、干出水平,更好地为农信社的改革发展服务。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是工作的保障
随着档案业务的深入发展,文档管理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载体形式的多样化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直接影响了档案规范管理的质量和进程,给今后的保管和利用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只有实现文档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加以解决。
一方面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农信社档案电子化管理水平。电子计算机技术在文书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使文件的形成、运行、积累、转换等各个环节与自动化办公相衔接,系统地完成文件的起草、修改、删减、检索、打印、登记、统计等工作。因此,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迫切需要文书档案管理工作者去掌握和运用。文档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文书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文书档案工作者的努力方向。所以,文档管理人员要结合实际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综合型文档管理人才。
另一方面要将现代化技术与档案科学管理有机结合。纸质档案的整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而利用计算机整理文件,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人工立卷时,立卷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件进行分类,虽然都按照统一的标准,但因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对同一类文件的分类就不相同,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分类不准确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案卷质量,给今后的利用工作带来不便。而按照新的《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不需要拟定案卷标题,以件为单位,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利用计算机检索方便快捷,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可发挥计算机管理优势,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达到了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目的。
提高综合素质是规范管理的基础
文书和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由于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更新。因此,对文书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提高文档管理人员对文书档案工作的认识,增强管理意识。文书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文档的基本技能。
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档案法》、《档案人员职业道德》和国家有关档案的相关规定,使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做好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自己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同时,把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和开发利用作为档案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文书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对文书档案工作的领导、检查和考核,不断提高文档管理工作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培训机制。要建立健全在职教育的长效管理制度,如自治区档案局及地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类专业培训班。同时,要建立在职教育的约束和激励机制,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促使文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产生紧迫感和危机感,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教育,努力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