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记载, 越南茶叶发展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 根据越南茶叶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了成百上千的野生古茶树,这些茶树生长于中西部高地及北部的山脉, 其中许多要两人合抱才能围起来。1890年后茶业种植开始走向产业化, 越南茶叶自此进入国际市场;1900年, 越南茶叶现身于在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 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1930年,传统越南红茶进入英国、荷兰和美国市场, 价位也与印度和斯里兰卡顶级红茶不相上下;二战爆发以前, 北非市场上越南绿茶的品质毫不逊色于中国和日本的同类茶叶。
二战结束后, 越南茶叶产业发展迅速, 尤其是最近十年。越南茶叶出口总量突破1000吨, 用了30年的时间( 1955年—1985年) , 之后又用了10年的时间使出口总量突破20000吨(1985年—1995年)。1997年以后, 越南一年的出口量就达到了30000吨, 而到了2000年, 出口直接突破了60000吨, 从此以后, 出口一直维持在这个规模上。从1995年到2005年, 新增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品种和出口增幅分别是188.4%、195%、332%和426%。
在过去的15年里, 越南茶叶出口扩大了36倍, 越南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产茶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六大产茶国。在全球和商业化的浪潮中, 越南茶叶生产商在增加茶园面积的同时, 也扩大了产量和生产能力。越南茶商在越南茶叶协会的领导组织下, 充分意识到必须提高茶叶质量、产能和竞争优势, 方可稳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的茶叶价格。越南茶叶协会出台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引导其会员开展有序竞争, 越南茶叶协会还积极争取到了政府和相关权威机构的支持, 负责向企业授权使用“越南茶”商标, 以保证产品质量,进行必要的商业认证。因此, 越南茶叶协会是茶商和消费者双方利益的代表者, 茶叶产业的社会功能是可以帮助消除饥饿, 减轻贫困, 使得区域间的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流动和配置。迄今为止, 共有35个省市加入了茶叶生产、加工和贸易,吸收了40万家庭主妇参与茶叶生产, 每年产茶将近8万吨。
由于在越南, 农业依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高产品质量刻不容缓。从1979年到现在至少颁发了36个茶叶生产标准,涵盖了各种类型的茶叶,如红茶、绿茶、CTC 茶、袋泡茶和加香茶。1990年根据欧盟标准(15种分类)正式颁发了检测农残的越南标准方法( TCVN5160—90),要使用“越南茶”商标, 所有企业必须达到这些标准。另一方面, 在传媒机构的有效协助下, 越南茶协和国内外的相关组织、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一起举办研讨会、培训,授予企业荣誉奖章,激励他们生产优秀产品,在生产贸易和服务规模扩大的情况下,应当把质量放在首位。其同时也意识到, 如果不对恶性竞争加以必要的限制,市场上将会充斥低劣的茶叶,企业为追逐利润而随意制定价格。所以除了对企业加以必要的引导以外,越南还进口了许多优质的茶叶品种,开设合资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 而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世界一流公司的先进管理。越南向英国、印度、斯里兰卡、中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进口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及200 多种配套产品,同时也与国际组织合作宣传、生产安全茶、有机茶。
为了越南茶产业在未来的利益和美好明天,越南茶协开展了一些列产业发展战略,希望在茶叶生产能力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上,维持和稳定现有水平并迎合消费者更高层次的要求。
首先,用高产的新品种茶树更新老茶园,这些老茶园在试验性地区占到了总面积的50%,而试验性茶园面积占到全国的80%。
其次, 应用一切手段来提高、完善和优化土壤, 保持环境, 推广农林结合的模式, 茶园还应当广泛用有机肥。另外, 也应该考虑进行疫病防治, 并根据欧盟标准适用生物性方法, 按照工业卫生标准确保工人安全, 确保产品品质。
第三, 生产、加工和消费各类传统特种茶。用中草药加工的茶叶可以减少脂肪, 茶叶提取物可以应用于美容产品, 特别是护肤品, 还可以被应用到各类饮料和食物中。这些特殊的茶叶产品都可以从生长数量丰富的茶叶中生产出来, 而生长这种茶树的地方比比皆是。另外 还有高档的传统越南特殊香茶, 比如莲花茶、兰花茶、水仙茶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莲茶, 它是高山黄茶的一种, 同时也是半发酵茶,经过特殊技术加工和自然莲花一起加工而成。
第四, 加工茶业的工业化、现代化, 并结合传统手工工艺提高茶叶品质。
第五, 加快贸易、服务和茶叶流通的现代化。在信息、培训、生产上加强国际合作, 鼓励外商独资建厂, 开展有国际背景的咨询业务。
第六, 扩大与世界上其他茶叶协会、民间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致力于各国政府间和国际茶叶委员会的各项活动,争取建立一个由越南倡导发起的东南亚国家联盟性质的茶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