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远处,放眼贵州省剑河县革东镇宝贡屯村,一栋色彩鲜艳的木房格外引人注目。走近了,这栋木房的建筑特色更让人由衷地赞叹。赞叹的背后,是贵州省剑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宝贡屯村共同谱写的动人故事。
2013年,剑河县把宝贡屯村列为剑河县联社帮扶联系点。刘瑞祥,一名从事农村信用社工作30多年的老信合工作者,被选派到宝贡屯村驻村开展帮扶,并任宝贡屯村党支部副书记。
对一个交通不便,处于高山深处、人均年收入尚不足800元的苗族村寨,如何帮扶?如何实现同步小康?尖锐的问题萦绕在刘瑞祥的心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宝贡屯村要想挣脱历年来旧习,必须要有人带头走出来。在驻村中,刘瑞祥得知,宝贡屯村村民收入低,再加上木材缺少,村里好多年都没有建上新房,村民居住环境脏、乱、差。
于是,利用在信用社工作多年的客户信息资源,刘瑞祥多方联系木材渠道,争取以更低的成本帮助村里建上新房。2013年春节后,他得到70公里外的南寨乡白水洞村一位农户买旧房料的信息,刘瑞祥立即介入,并全程参与新房修建完工。建成后他还建议给新建住房涂上油漆,既美观更能保护木房,延长使用年限。提起这些建房过程,宝贡屯村村委主任再三强调,如果没有刘瑞祥的全力帮助,村里建新房的事还只能是一个梦!
刘瑞祥用行动赢得了宝贡屯村百姓的信任。“我想种上几亩钩藤,但缺少种植技术”,“我想种生姜,每年能送到县城卖”,“学校的条件太差了,可苦了孩子”……一次次掏心的交流、一句句朴实的想法,被用心地收集和整理下来,在刘瑞祥日记上记得密密麻麻。
由此而成的厚厚一本帮扶计划,不仅记录着刘瑞祥工作的点滴,更预示着50多年的信合文化终将在这座贫穷的村寨扎下根,结出富裕的果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