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搞活实体经济,关键在于降低金融业的准入门槛,根本在于拓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
如何“盘活存量”?我们认为,应当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调整存量资金的流向,将“迷失的货币”引流到“干旱”的实体经济领域,让盘活金融资源与搞活实体经济相得益彰。
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搞活实体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金融业准入门槛,铺设高效的多层次融资渠道。我国金融错配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银行主导的金融市场格局与小微企业为主体的企业结构体系不相匹配。因此,应当通过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使大中型金融机构和草根金融机构、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共生共存,形成一个既有“大树”、又有“小草”,既有大银行这类“大象”、又有微型金融这类“小微动物”的多元化金融生态系统。当前,就是要建立更多中小金融机构,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改造重组。
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搞活实体经济的根本,则在于拓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让金融资本流入实体经济有利可图。资本具有逐利性,出于风险考量,小微企业往往难以得到银行资本的青睐。这就需要通过产业政策和财税政策支持,让小微企业“有钱赚”,让金融业心甘情愿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当前,要规范民间借贷市场,完善市场监管,限制投机暴富。同时要深化改革,营造民企与国企间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环境。尤其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支持民间投资进入铁路、市政、能源、金融、社会事业等领域。要推进产业链上游可竞争性环节的开放,不断改变一些经济体或地方靠垄断“银根”、“地根”、“能源流”、“信息流”、“物流”这类上游资源获取超额利润,而大量中小企业在下游过度竞争、苦苦挣扎的“两极分化”现象,积极缓解小微企业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