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7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6月钱荒三大启示

□ 叶 檀

  中国金融市场是个庞大而虚弱的市场,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宏观调控手段,意味着建立高效的市场新机制,释放民资的活力,央行的货币手段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央行腾挪空间狭窄,他们无法拔着头发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所谓的铁血改革。逐渐倒逼,是央行最强的手段。

 

  6月钱荒由于央行最终出手告一段落。银行、投资者甚至包括决策者,恐怕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钱荒带来三大启示。

  第一,金融风险潜藏的风险超过预期。无论是压力测试,还是存贷比等指标,显示中国金融系统较为稳健。

  6月25号晚6点半,央行官网发表《合理调节流动性 维护货币市场稳定》一文继续稳定信心,证据是银行备付金充足,5月末,金融机构备付率为1.7%,截至6月21日,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约为1.5万亿元。通常情况下,全部金融机构备付金保持在六七千亿元左右即可满足正常的支付清算需求,若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则比较充足,所以总体看,当前流动性总量并不短缺。之所以出现资金紧张,是因为短期因素叠加,如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

  处于被批判位置的商业银行,有一肚子委屈,如此高的存款准备金率而后向央行、同业高息拆借,实际上是把利润拱手让度给了央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只能发行5倍以上高杠杆的产品获得高利润。

  无法解释的是,稳健的指标却抵挡不住区区两天的资金紧张,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高到部分银行接近破产的窘境,金融部门与企业部门负债之高,与银行稳健的数据难以匹配。银行钱荒迅速蔓延到债券与股票市场,巨量赎回与股灾接连出现,逼迫主流舆论从严厉的教训口吻转为安抚。

  此次实际压力测试让金融脆弱大白于天下,金融货币市场指望着央行的奶汁也大白于天下,让央行高额存款准备金率下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低效浮出水面。同时,再次明确了具有系统性、作为央行意志传声筒的几家银行,他们在关键时刻有资金大量投放到市场。

  第二,所有的宏观调控都有边界,那就是不发生全局性、系统性危机。

  金融市场哀鸿遍野、股灾发生时,指望央行按兵不动、心如止水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场可控的短期的实际测试,如果测试不可控,真正刺穿了金融泡沫毁灭了自己的市场,是天底下最愚昧的事,相信没有一家理智的央行会这么做。虽然有人捶胸顿足希望央行铁面改革,严厉约束自己的顽劣之子,但面对股灾、债灾,央行回归求助之路,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此时会有资金提前布局,收取反弹的政策红利。

  央行由此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要向各方宣示自己改革的决心,维持货币的紧平衡状态,另一方面不得不向已经形成宽货币经营模式的机构一再妥协,正像一个慈父举起了棍子却迟迟难以下手。央行要向市场传递明确的信号,本身就得有明确的主张,如维持货币紧平衡不放松,对于各商业银行不再以规模决定地位等,商业银行自然会收缩杠杆,加强风险监控。

  为了未来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央行不可能大规模扩张货币规模;为了当下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央行不可能过于紧缩货币政策。

  第三,在市场大起大落时,相信分析与逻辑的力量,不要被极端情绪传染。

  中国的鬼城论甚嚣尘上,中国房地产与金融崩溃的预言已持续多年,而中国将成为GDP全球第一国的乐观言论也不遑多让,极端的悲观与乐观不可取,投资者不能被极端的乐观与悲观情绪打败。

  中国当然有鬼城,也有成功复活的城市,股市中造假圈钱的公司之多,已经逼迫基金之神安东尼波顿离开中国股票,但同样有公司增长了十年以上。以个别案例得出整体性的结论是智慧不足,只有对重要变量进行分析才能在坐标上准确定位。

  不要听信极端言论,那往往与巫师神棍相差不远,相信市场的力量,相信理性分析的力量。

  中国金融市场是个庞大而虚弱的市场,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宏观调控手段,意味着建立高效的市场新机制,释放民资的活力,央行的货币手段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量而已。央行腾挪空间狭窄,他们无法拔着头发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所谓的铁血改革。逐渐倒逼,是央行最强的手段。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