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贾红涛,他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永安镇永兴村党支部书记,是永兴村大成福公司董事长,是永兴村水稻、蔬菜、烤烟和农机等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他的精明能干,他的奉献精神,令他在短短5年间引领一个小村迅速走强。自从执掌了永兴村,永兴村这个行政单位就被他渐渐地引向规模型经济合作化。现在,统领永兴村走向辉煌的经济组织机构是大成福公司和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四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对外经营则由大成福公司完成,全村集约经营的合作经济由此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永安镇永兴村大成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被墙上的巨幅新农村规划图惊呆了,照这个样子发展,永兴村的未来,也许就可以成为北版“华西村”了。给这个村带来巨变的人,是大成福公司董事长兼永兴村四个合作社理事长兼永兴村党支部书记贾洪涛。几年来,他率领当地农民积极发展壮大合作社组织,并通过招商引资的途径,实现与外域经济的强强联合,村经济一举实现飞跃发展。
集约合作打造新永兴
1992年大学毕业之后,贾红涛选择做商人。在海南启动了水果生意之后,他又涉猎物流行业,并在北京、山东、福建等地广泛布点。正在生意蒸蒸日上之时,家乡的父老乡亲热切地邀他回来“主事”,于是他毅然出让了9家经营得红红火火的物流公司,于2007年7月正式成为永兴村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他立即与村民一起研究制定了永兴村的5年发展蓝图,并首先从修路入手,自己出资20多万元先行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永兴村内28条道路就全部都修好了。
永兴村的部分土地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为解决村民们种水稻用水难问题,他带领班子成员积极与水务部门沟通,随后自己又垫付50多万元资金,新打41眼抗旱井,同时修建1300米长主干渠1条,5000米长支渠5条,控制水闸12座,田间道路延长4000米,全村的水稻产业由此进入了蓬勃发展期。2008年2月,在绥化市供销合作社的积极倡议和组织下,贾红涛领头在永兴村成立了全区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北林区永安镇大成福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
为了充分发挥临近绥化和哈尔滨的地缘优势,贾红涛带领村民发展蔬菜瓜果产业。他多次带领合作社社员到山东寿光、吉林榆树和内蒙古等地学习蔬菜温室大棚生产技术,并在省农科院和外省专家的指导下,投资兴建了大成福蔬菜园区,一期工程建设越冬棚室77栋,占地面积近400亩。前不久,在村民张福坤家半地下土结构钢架大棚里,记者采访了正在忙着给反季香瓜间苗的几个村民。他们介绍说,张家的这栋大棚是2009年建成的,面积有1000平方米,每年生产三茬果蔬。当初建大棚时的总投入是15万元,现在光是眼下这茬香瓜,利润最少也要有12万元。张福坤还说,他和其他大棚业主一样,只负责种植,销售的事情村里统一组织,大家共同使用“大成福”商标。如今,大成福香瓜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上市后售价80多元一公斤还总是供不应求。
贾红涛说,通过实践他认识到必须坚持不懈地引导农民走集约化合作经营之路,于是他将农村新型合作组织的建设工作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现在,永兴村除了水稻、蔬菜专业合作社外,相继又成立了农机、烤烟合作社,集约经营的专业合作经济得到了规模发展。
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发展现代农业往往需要进行土地流转,那么,由此而产生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怎么办呢?贾红涛认为,要解决这些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上项目,这样才能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同时,还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为了促使更多的外埠企业把资金和技术投放过来,他充分利用自己早年在外经商时积累下的人脉资源,先后拜访过70多位全国各地的企业家。贾红涛的执着和真诚,换来了累累的硕果,2011年,第一笔规模为3000万元投资进入了永兴村,不久后大成福百姓源米业就开张了。前不久,他又成功运作了一个较大型的引资项目,由山西运城天海泵业和太原喷灌设备厂共同投资的节水设备厂,投资规模2亿元,占地4万平方米。
短短5年时间,永兴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面对这一切,贾红涛并不满足。在他的心中,永兴村的未来远不是这个样子。他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要把永兴村打造成一个乡村型的城市、城市型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