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产能扩张到茶配套开发
近十年来,在GDP主义带动下,茶产业高歌猛进,各地纷纷上演茶园扩张的拿手戏。以至于人们担心,要不了多久,中国的茶叶产能就会出现严重过剩,过剩的必然结果就是毁茶砍树。这对中国茶产业来说可绝非福音。在这种担忧下,我们来看看福建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一定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益的启发。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近日从权威部门获悉,福建省茶产业多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2012年,福建全省茶园面积332万亩,居全国第五;茶叶总产量达32.1万吨,居全国第一;毛茶产值150亿元,居全国第一。茶叶平均亩产达96.8公斤,为全国第一。面积、产量、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4%、5%和10%。
福建的茶园面积是全国第五,但产量和产值是全国第一,说明福建的茶产业很能出效益。这背后有一组数据来支撑。首先是福建全省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省级良种数量47个,无性系良种推广率达96%以上,全国领先。这是用“第五”获得“第一”的重要基础;其次是另一个骄人的成绩——福建涉茶行业产值400多亿元。正是有了第五获第一的实力,与茶沾边的其他行业兴旺发达起来。150亿元对400多亿元,说明一元毛茶产值就多带动产出了近2元的相关产值。福建的成功经验值得那些在大干快上的茶区好好学习一下,这其中茶配套行业无疑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安溪不只有铁观音还有茶配套
福建名茶众多,随便把哪个茶拎出来都历史悠久、品质独特、市场影响巨大。其中安溪铁观音无疑是与闽北岩茶双峰巍峙、最过得硬的产品和产地了。安溪人曾为铁观音出了一本书叫《一棵神奇伟大的植物》。铁观音经千年积淀,百年发展,十年飞跃,一举成名,同时也带动安溪茶配套产业不断发展兴盛。目前安溪茶叶配套商品生产企业达600多家,批发零售店铺有上千家,从业人员达数万人。150亿元毛茶产值到400多亿元相关产值中有多少属于茶配套,目前记者还没有确切的数据,但这个数值不会太小。
安溪茶配套的价值在于延伸了茶产业链,使一颗伟大的植物不仅植物学上繁衍繁盛,还在商业领域衍生出许许多多带给人享受的服务和产品。据专注于从事茶叶茶配展览展销的厦门茗汇服务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方行介绍,他们安溪人最早把茶具等做成一个行业,他们所说的茶配套涉及茶装备类的茶具、茶机械、茶包装、茶食品、茶家具、茶电器;其服务的茶叶类型也不仅仅是乌龙茶,而是扩展到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果味茶等;还扩展延伸到茶文化类的培训教育、茶艺、茶枕、制服、字画、工艺品、茶书刊音像、茶主题旅游、茶行业专业机构等,都可称为茶配套产品。
安溪茶配套:由小到大的产业
总结安溪茶配套产业的发展经验,最引人瞩目的是茶配套是安溪人市场化运作的结果,充分体现了闽南人经营、整合的才能。大家都知道,茶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茶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植,安溪茶配套产业的兴旺发展离不开政府做旺铁观音这个巨大的平台,但更多得益于安溪人拓展经营、整合资源的能力。
今年春节过后,以“发展茶配套·共创大茶都”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茶都茶配套商品交易会在安溪隆重举行。开幕仪式上茶配套商品供销协议签约达5亿多元。这个交易会连接着分散在全国各地的20万安溪茶商。厦门茗汇服务展览有限公司作为组织者、承办者,很早就看到了20万安溪茶商所蕴含的巨大商业需求和市场,在从2011年起连续举办过四届“安溪茶叶配套商品展览订货会”的基础上,精心策划、水到渠成组织了茶配套商品交易会。2012年,茗汇茶叶还发起茶配套“百城万店行”行动,走遍全国十几个省市,探访各地茶市,与安溪二十万在外茶商、全国各大茶叶市场、茶企、茶配套企业及经销商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据介绍目前,厦门茗汇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建立的茶叶茶配套客户档案量达到12683家。
如今,安溪茶配套虽然是配套附属行业,但其行业规模和内在发展后劲十分被人看好。在今年的茶配套商品交易会上,主展区设500个标准展位,面积达23000平方米,入驻经营商家206个。不仅配套涉及产品种类齐全,还带动了许多产业、产品的升级。比如,德化茶具前几年还是“低端茶具”的代名词,随着市场的扩大、营销的历练、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德化精品高端茶具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
安溪的茶配套如今已从“硬件”的配套,升级进入到金融等 “软配套”服务领域。比如今年的茶配套商品交易会期间还举行了安溪县茶配套与茶产业发展研讨会,凝聚人气,提升共识;交易会组织者还发起、组织了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对安溪茶器、茶配套企业的金融服务,举行了授信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