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7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中国茶叶拍卖贸易的背景、路径与政策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 苏祝成

  出口定价权丢失是近20年中国茶叶出口低绩效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交易方式变迁导致的无序竞争。茶叶出口市场绩效受贸易政策和出口交易方式两个层面的影响。采用市场化手段将“暗箱”的对手交易透明化,是一个好的思路与方向。一般认为, 建立茶叶拍卖市场对当前我国茶产业有以下意义。从交易机制本身来看,茶叶采用拍卖交易有很多优势,体现在:(1)提供公开、公平的交易机制;(2)交易直接,交货及时,有利于资金快速回笼;(3)市场信息获取及时准确,信息搜寻成本较低;(4)在保证金制度和统一结算制度下,大宗茶叶通过合约买卖,交易风险(交割和产品质量安全等风险)大为降低等。

  茶叶拍卖有着悠久历史。直到今日,茶叶拍卖仍然被茶叶生产者、卖家、出口商认为是最受欢迎的茶叶交易模式。茶叶拍卖交易制度的有效性依赖于既有竞争又有垄断性的市场竞争结构,对此,各国在具体方法上各不相同。主要有斯里兰卡模式、肯尼亚模式、日本模式、印度模式。当今世界五大产茶国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尼等, 除中国之外都已建立茶叶拍卖市场。

  关于中国茶叶出口拍卖交易模式的路径,茶叶拍卖是目前较合理的交易方式。在建立茶叶拍卖市场并进行具体交易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认识各种交易成本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同时,还应结合电子网络技术的发展,构建一个兼具国际规范和本土特色的茶叶拍卖交易模式。中国建立茶叶出口拍卖制度的现有条件主要包括产业优势明显、制度环境正在改善、市场竞争结构逐步优化、“中茶拍”的成立等。

  因此,中国实现茶叶出口拍卖的路径选择,应包括公共政策的支持,“唯一性”流通渠道的顶层设计、“茶号”制度的改革、小规模业主“入市”方式的创新等。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