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应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我国茶产业的竞争力问题。首先,茶叶出口的发展正在遭受质量安全问题的瓶颈。2012年我国出口茶叶共被国外通报39批次,较2011年大幅增加22批次,主要为农残问题。出口大宗茶的品质也一直起伏不定,2012年已经引起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和媒体的关注,虽经一年的集中整顿已明显好转,但其根本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另外,出口茶叶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仍很突出。因此,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是实现出口茶叶贸易方式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强化源头控制。出口茶叶企业必须要加强茶叶原料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把住原料关是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二是要强化行业自律。不断强化行业协会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鼓励行业升级。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引导和支持行业转型,淘汰一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落后企业。其次,建立统一、公开、公平、权威的茶叶交易服务平台,不断规范行业行为,加强市场管理,提升我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定价权和话语权,以此来改变茶叶粗放经营、恶性压价的茶叶交易现状,建立公平有序的经营环境;最后,除了强化质量,“练好内功”外,我们还必须抱团经营,实现行业协会主导,出口企业参与,龙头企业带头发挥作用,各监管部门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共同应对。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要加强与进口国协会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参与茶叶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努力保护我国茶叶顺利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