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兼并重组能让奶粉更安全吗?

□ 陈岳峰

  蒙牛日前宣布将收购雅士利75.3%的股权轰动业界,被称为是中国乳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并购,但也引发了多方争议,认为这是乳品行业又一次上演国进民退——而且是政府推动的结果。

  之所以让人如此关注,关键在于乳品行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尤其是小小一罐奶粉引发的世界各国和地区对中国消费者的限购,更是让中国政府倾向于尽快解决这一民意极为关注的问题。

  提高产业集中度被认为是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选项。据悉,工信部正在研究制订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将逐步淘汰奶源基地没有保障和技术装备、检测条件落后的生产企业。争取用两年时间,培育形成1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乳品企业集团,将行业集中度提高到70%以上。

  从三聚氰胺到激素门,再到汞含量异常,国产奶粉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这导致了中国人在全球各地抢购奶粉,为的仅仅是让孩子喝上一口放心奶粉,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乳业集体的悲哀。

  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检测报告称,中国乳品(包括奶粉)的质量不比洋品牌差,甚至更好,但消费者却根本不信。乳制品频出的质量问题太让大众失望,中国乳业乃至监管中国乳业的相关部门,都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没有任何公信力了。

  尽管本土乳品企业都纷纷声称自建牧场,有的企业甚至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牧场,但事实上,所有企业自建的牧场加起来,估计也供不了中国人喝几天奶。更多的奶源只能从农户手中收取,价格又压得很低,奶农能不在质量上做文章?另外,农户手中的奶源由于冷链等基础设施的缺失,哪怕接下来的生产环节有多么严格,从源头就已难控制住质量了。

  的确,洋品牌也会出问题,如年初新西兰奶粉被检出双氰胺。但人们仍然更倾向于相信洋奶粉的质量。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国外企业在质量上出问题的概率远低于国内企业。消费者相信的是美国、荷兰、新西兰这些国家对于产品质量上的监管,以及这些国外企业对于产品质量的诚信。

  因此,兼并重组能一举让奶粉的质量真正安全起来吗?答案是未必。产业集中度提升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的确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大型企业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显然也拥有更大的话语权,甚至可以摆平监管部门,主导行业标准的制订——如果行业标准是由利益攸关的大企业来制订,行业集中度再高,奶粉又能安全到哪呢?以2011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新乳品国标为例,就是由蒙牛、伊利及光明集团等起草,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这个标准的送审稿中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这两项关键性标准被极度放宽。

  有消息称,婴幼儿乳粉今后参照药品标准进行管理,实行专柜专区销售,并试行药店专柜销售,这倒是一个让奶粉逐步安全起来的有效办法。只是,中国乳品企业要想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与尊重还很漫长——当信用荡然无存,再建立实非朝夕之功。政府部门推动行业兼并重组不难,但在恢复老百姓信心上,短期内恐怕也是无能为力。中国企业过于急功近利,在诚信上已经缺位多年,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弥补得过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