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6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赵鑫娥回乡创业记

□ 本报记者 李 阳 通讯员 刘 彬 赵 江

  城里少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但是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却大不一样。有村民们的支持和农信社的帮助,我啥困难都不怕。

——赵鑫娥

   身材娇小、皮肤黝黑,身着一件肥大的白衬衫,随意地扎着一条马尾辫,在田间地头不停地忙碌劳作着,她就是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新荣镇安乐庄科蕾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鑫娥,也是当地“最年轻的村支书”。

  毕业于兰州商学院的赵鑫娥,放弃了城市里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选择回到山西老家承包荒滩地,成立黑木耳研究培训创业示范基地,推行玉米地里套种木耳, 2011年当选新荣镇李大头窑村党支部书记,并荣获“省级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

  8年前,怀着一腔热忱回乡创业、建设家乡的赵鑫娥,却发现村里的青壮年大多都外出打工。想干一番事业但缺资金、少人才,还要面对家人朋友不理解的声音,面对困难她反而坚定了信念,“在艰难的环境里,或许我会有更大的成长。”赵鑫娥开始了义无反顾的拼搏,她坚信自己能做出成绩。

  万事开头难,启动资金成了赵鑫娥首要解决的难题。正在这时,大同市新荣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了解到了她的创业计划,信贷经理主动找到她,详细地介绍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的优惠政策——无抵押、无担保、零利率。

  “看到信贷经理时,我心里只有感动,是农信社给了我希望,帮助了我。”赵鑫娥打心里感谢新荣区联社的贷款扶持。拿到贷款的赵鑫娥很快就承包了900亩的荒地,成立专业合作社,有计划地向农民推广“玉米间隙套种黑木耳”的种植技术。

  组建起农民合作社的赵鑫娥,着手创建自己的品牌,“我已经建起了两个黑木耳大棚,把建基地、搞加工、促销售变成一条龙式的经营模式,现有成员52户,加入合作社的成员不仅产品越来越规范化,带来的效益也比以前增加很多。”赵鑫娥向记者介绍起了合作社的情况。

  “今年刚刚建起两个黑木耳大棚,总投资18万元,我们5个大学生村官贷款投资,预计明年就可获利20万元。”赵鑫娥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我们的目标是能生产出取得有机认证的绿色食品。”

  “城里少我一个大学生没什么,但是村里多一个大学生却大不一样。有村民们的支持和农信社的帮助,我啥困难都不怕。”这既是赵鑫娥回到家乡创业的初衷,也是支撑她一路前行的动力。

  除了种试验田,她还和一些发布农产品信息的网站联系,帮大伙儿卖农产品,帮妇女们网上销售手工编织品、绣品等手工艺品。她说等她的木耳基地成了规模,并大面积在农户中推广成功,她就可以借助网络优势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相关链接:

农信社力促大学生村官创业  

  大同市新荣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与区委、区政府共同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搭建平台。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该联社大胆创新,逐步扩展出独具地方特色的“信用社+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农户”的创业模式,让当地农民在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由农信社给予资金支持,进一步拓宽了创业富民的效应。截至目前,该联社已累计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000余万元,扶持了500余名农村青年创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