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支付宝与天弘基金宣布将联手开展网上理财业务,支付宝推出“余额宝”增值服务,即支付宝中的余额空闲资金可以购买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基金,下文余额宝代指理财产品时均涵盖此意)。
这款业务的特色是,用户在登录支付宝系统时会发现有两个账户,只要把支付宝内的余额转入“余额宝”,就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用户还可以随时用余额宝内的钱进行网购。余额宝测算的7日年化收益率是3.48%。媒体评论说余额宝“利息”是时下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的7倍。
实际上,用余额宝业务和银行活期存款相比较是不恰当的。和余额宝真正相似的是银行销售的短期货币基金和无固定期限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具体说与后者更相似。余额宝产生的“利息”实质上是用户购买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但余额宝与两者相比有很多优势,它比货币基金有更高的流动性,能做到T+0交易,而比开放式理财产品有更高的收益,另外余额宝最低购买金额无下限,这是另一大优势。余额宝对现有银行产品会造成冲击是必定的。
从表面上看,支付宝推余额宝损失了以前用户在支付宝账户内的沉淀资金所带来的收益,按央行规定,第三方支付备付金产生的利息收益归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有,这部分钱以前是支付宝自留,现在却将有很大一部分作为投资收益返还给了用户。
但是,余额宝业务带来的潜在收益将远远超过利息损失。收益一,余额宝业务的出现必将增加用户对支付宝的依赖度,增加支付宝在支付领域与各类银行卡抗衡的能力,增加用户对支付宝的信任度;收益二,余额宝相当于支付宝自建了基金发行渠道。目前,银行发行渠道是一种稀缺资源,基金公司在银行排队等发行,而且还竞相支付给银行更高的尾随佣金。第三,余额宝业务虽然使支付宝牺牲了一部分利息收益,但却起到了“揽储”的实际效果。高流动性、高收益理财产品一向是银行重要的揽储手段。为此,央行甚至曾叫停很多短期理财产品,以遏制银行借理财产品行“高息揽存”之实。余额宝推出后,一定会有很多用户把原来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转存入支付宝中,支付宝内的资金只会增不会减。事实上,媒体采访中,连支付宝内部人士都称余额宝为“类存款”业务。
另外,余额宝还会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即进行了一次受众庞大的理财知识启蒙教育。现实中大部分中国人实际上还主要是把资金以定期或活期存款的形式放在银行里,实际有理财实践者比例不高。但支付宝有8亿注册用户,而且都是网络用户,其中很多人会通过余额宝第一次了解理财、实践理财。
更值得关注的是,余额宝是一只货币基金,同时也是支付宝推出的一款更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它实际上却起到了作为民间力量打破银行在理财产品销售甚至“揽储”方面垄断地位的效果,是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对垄断的再次突破。银行业应该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推出类似余额宝这样高流动性、高收益的理财新产品?是不能做,还是不愿做?余额宝的出现再次暴露了银行的暴利空间,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公开宣称银行利润太高以至于有时候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它们应该有觉悟推出比余额宝更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