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这么拼命,跟‘一把手’有很大关系。”在东部地区一家省级联社的科技研发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这个研发中心坐落于省联社附近的一个老式小区里。科技研发中心的各办公室、员工食堂和宿舍都挤在这栋小楼里。为了赶进度,加班成了每天晚饭后的“夜宵”。员工们却说:“条件艰苦,但有省联社领导身先士卒,我们哪敢松懈?”
原来,加班也是这家省联社Y理事长的“家常便饭”。“上周六下午五点半,Y理事长加班后来看望大家,发现食堂空无一人。上楼看到每层办公室都坐满了加班的人,Y理事长就招呼大家快去吃饭。”前述负责人说。
“领导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让我们在工作中充满了激情。”这位负责人感慨道。
想起两年前的一个周六,我在机场遇见了参加同一论坛返程的Y理事长。 “论坛行程挺紧凑的,这样周日您还能休息一天,周一再上班。”我说。事实上,我心里也正为回北京后能休息一天而庆幸着。
没想到他却说:“明天还要去办公室处理一下工作,这两天不在,又积攒了不少工作。”
后来采访时听说,回到该省,Y理事长在周日和周一忙碌了两天之后,便开始了基层调研的行程,四天之内走了六个县级联社。
“跟理事长一起出差太辛苦了,每天行程特别紧张,不是在谈话,就是在赶路。有时候下一个县路途比较远的话还要赶夜路。”和Y理事长一同去基层调研的文秘说道,“周五下午五点多,回到省会,Y理事长又来到办公室加班。”
采访中与Y理事长聊起“七·一”时的党建讲座,他从办公桌上一摞摞的材料中翻出了厚厚的一沓、用一个夹子夹起来的A4纸,说这是当时两个半小时讲座的讲稿。
我翻看了一下,其中有一大半都是手写的,还有很多修改符号。查了查,一共41页。
我问Y理事长,这个讲座准备了多长时间。他的答案是:连续三个周末中的五天,再加上平时下班后的一些时间。
“我之前先把那四本书整体回顾了一遍,然后又用了这些时间组织语言,为讲座做准备。” 指了指书柜上的几本红皮书,Y理事长补充道。
那四本红皮书,是中共党史。
入行几年,采访过的农信系统工作人员近千人。越来越发现,“敬业”是很多人身上最显著的“标签”。以Y理事长为代表的信合人,正以敬业的力量,推动着信合事业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