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6月2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茶煮人生

□ 程毅飞

  喝茶,大抵与人的性情、年龄和所处的环境有关。小时候对茶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把土茶壶上。那时,茶在我眼里只是一种解渴的调味。

  炎热的夏天里,母亲烧上一锅开水,倒进大茶壶里,抓一小把茶叶放进去,盖上茶盖,等茶叶捂好凉下来后,就成了一家人解渴的茶水。这种茶叶是父亲在山上采摘的野茶,非常便宜,泡出来的茶水浓烈黏稠,十分解渴。父亲每次下田回来,一踏进门,总是先要倒上满满一大碗茶水,咕噜咕噜喝下去,末了还不忘咂咂嘴,就像是在品味一种别样的美味。茶水喝过后,父亲才卸下挂在土墙上的水烟袋,呼噜噜吸起烟来,那神色很是惬意。

  少时不知茶的滋味,更不解饮茶的妙趣。随着光阴的流逝和年龄的一天天增长,才对茶有了些许了解。现在想起来,那时候喝茶最惬意的感受,就是将茶缸悬得低低的,看着深褐色的茶水从壶嘴里倾倒下来时,那长长流动的水线,仿佛将我的少年时光,拉成乡村那条遥远的村路。

  人到中年,工作节奏渐渐慢了下来,工作之余,大家会聚在一起说东聊西,话题也常常会牵涉到茶上来。逢双休日串门,去朋友家,朋友自然会拿出上好的茶叶、茶具,小小的茶杯,精致的紫砂壶,煮水烹茗,不一会儿茶香袅袅,馥郁盈室。朋友虽不是茶道高手,但对茶艺之道、茶品、茶具、水质、水温都能说道出一二三来,很有些专业茶艺师的味道。

  “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一次,两次,这样的时间久了,我也知道了红茶、绿茶、花茶等茶之诸多门类,像安溪的铁观音、武夷的大红袍、西湖的龙井、云南的普洱,都细细品味过。

  一次去安徽旅游,晚上居住在黄山脚下的黄山宾馆,吃罢晚饭,听茶艺师讲茶道,才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女儿茶、媳妇茶、婆婆茶,一时性起,第二天在去芜湖乘火车将要离开时,我买下一套紫砂茶具和几盒黄山毛峰。回到家里,也试着煮水烹茗,学着别人的样儿品茶、观色、闻香、识味,让视觉、嗅觉和味觉器官都活跃起来,虽不能达到李商隐“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的那种飘逸之境,但在忙碌之中静心品茗,也可从中寻找到一种生活的宁静与恬淡。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写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怎么不是呢?仔细想来,其实人生亦如茶,苦涩中蕴含着甘甜,一道浓酽,二道清醇,三道趋淡。只有静心品茗,喝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才能品味到一份怡然自得的好心情。

  

  (作者系陕西省丹凤县供销合作社主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