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在山东青岛召开的中国国际棉花会议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至7月底国储棉出库销售即将截止,这与之前多数企业期待的7月底储备棉投放结束后会启动新阶段的储备棉投放背道而驰,由此引发市场关注。
大中型企业积极备库
浙江某纺织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企业纺纱用棉主要是国储棉、港口外棉及少量地产棉,比例分别为65%、25%、10%,近期国储棉的使用比例大幅上升,原因是目前国储进口棉及新疆棉质量较好,在配棉方面占据优势,现在企业正在全力拍储。“国家将在7月底结束投放,后期能否继续现在还不好说,争取这段时间多买一些。”他们企业近期打算再竞买3000—3500吨国储进口棉和新疆棉。“后期市场棉花资源肯定紧缺,提前多备些货有备无患。”
中小型企业隔岸观火
对于国家将于7月底结束投放国储棉的消息,山东滨州的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说,他们都比较了解,也考虑到了后期棉花资源可能会减少,但苦于资金紧张,无法提前大量备货。某2万锭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企业以生产40支以下的低端纱线为主,自今年3月份之后销售情况一直不好,现在成品库达到35天。不光产品滞销,就是前期销售的部分货款也一直无法到账。“现在外面还有700多万元货款没有追回来,再回不来,就没法运转了。”该负责人说,眼下他们地区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绝大多数资金状况欠佳,造成企业虽有心备货但实力达不到。企业呼吁政策上要对中小企业进行一些支持,使他们在竞争过程中有一定的话语权。
配额充裕的企业瞄准通关外棉
河南某企业今年拍储达到8000吨,按照3:1的比例,可以拿到的配额在2600吨以上,即使7月底国储棉结束抛储,企业用棉也可以与下一年度新棉上市顺利对接。“近期我们正在签订外棉进口,主要是澳棉和印度棉。”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由于今年国家抛储与配额挂钩,而且配额发放相对滞后1—2个月,7月之后将会有大量进口棉通关,他们企业订购的5000多吨外棉也将于8月中旬到港,这些棉花足够他们企业配棉使用3个月左右。据他分析,今年以来,河南一些大型纺织企业使用外棉的比例明显增高,今年8—9月份是国家抛储结束而新棉又尚未上市的真空期,届时外棉通关量可能会大幅增加。
(中国棉花网)